以下是当前中国化妆品最新的检验依据,我将从法规框架、核心标准、检验类型三个层面为您进行详细梳理。
法规框架:顶层设计
所有化妆品检验都必须遵循国家最新的法律法规,这是检验的根本大法,目前的核心依据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2025年1月1日起施行)
这是化妆品领域的“基本法”,确立了化妆品监管的基本原则,如风险管理的理念,它明确要求化妆品生产经营者对其化妆品的质量安全负责,并规定了产品备案和注册的要求,为后续的检验工作提供了法律基础。
-
《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2025年5月1日起施行)
- 这是《条例》最重要的配套文件之一,详细规定了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时需要提交的资料清单和要求。
- 核心要求:明确规定在备案或注册时,必须提交由化妆品注册和备案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这确立了第三方检验机构的法定地位和检验报告的必要性。
-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2025年4月1日起施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是近年来影响最大的法规之一,它改变了过去“重安全、轻功效”的局面,要求化妆品的功效宣称必须有科学依据。
- 核心要求:规定了化妆品功效宣称需要进行功效评价,并明确了不同功效(如保湿、美白、防晒、防脱发等)可以采用的评价方法(如文献研究、实验室试验、消费者测试、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等),这催生了对功效评价检验的巨大需求。
核心检验标准:技术支撑
检验工作必须依据具体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技术规范进行,这些标准是检验的“标尺”和“尺子”。
安全性检验标准
这是化妆品检验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主要依据 GB/T 29680-2025《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 注意:虽然该标准发布于2025年,但国家药监局会通过“化妆品补充检验方法”的形式不断更新和完善其中的项目和限值,在实际检验中,必须同时关注最新的补充检验方法。
- :
- 原料与成品禁限用组分:规定了上千种禁用组分(如激素、重金属、抗生素等)和限用组分(如防腐剂、防晒剂、着色剂等)的种类、最大允许浓度和使用限制。
- 微生物学指标:规定了菌落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耐热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限值。
- 理化检验方法:提供了上述禁限用组分、重金属(如铅、汞、砷)等的具体检测方法。
- 毒理学试验方法:提供了急性经口毒性、皮肤刺激性、眼刺激性等试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注:目前毒理学试验多由注册备案检验机构在备案前完成,日常生产过程检验较少涉及)。
功效评价标准与方法
随着《功效宣称评价规范》的实施,功效评价成为检验的新重点,其依据主要分为三类:
-
A. 国家/行业标准中的方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GB/T 18670-2002《化妆品保湿功效评价指南》、GB/T 29680-2025中关于防晒、美白、祛痘等功效的试验方法,这些是基础和权威的方法。
-
B. 《规范》推荐的测试方法
- 《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附件中明确列出了不同功效可采纳的测试方法,这是企业进行功效评价时最直接的依据。
- 例如:
- 保湿:经皮水分流失测试法、皮肤电容测试法。
- 美白/祛斑:人体斑贴试验、皮肤颜色测试。
- 防晒:SPF值、PFA值/PPD值的人体测试法。
- 防脱发:人体毛发密度测试、显微镜图像分析。
-
C. 注册备案检验机构发布的方法
国家药监局认可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机构,在完成大量的方法验证后,会发布自己的检验方法,这些方法同样具有法律效力,是行业内广泛采用的“金标准”。
理化指标与感官检验标准
- 理化指标:如pH值、粘度、离心稳定性、耐热/耐寒性等,通常依据产品执行的企业标准或行业标准进行检验。
- 感官检验:对产品的颜色、香气、膏体/乳液质地等进行评估,通常由有经验的感官评价员在标准实验室环境下进行,依据企业内部制定或行业通用的《感官评价作业指导书》。
检验类型与最新趋势
法定检验(注册/备案检验)
- 依据:《化妆品注册备案资料管理规定》。
- 目的:产品上市前必须完成,确保产品符合安全性和基础功效要求。
- 包括微生物、重金属、禁限用组分等安全性项目检验,以及根据宣称进行的必要的人体功效评价试验等。
- 执行机构:必须是国家药监局公布的化妆品注册备案检验机构。
常规出厂检验
- 依据:企业制定的产品质量标准(Q标准)。
- 目的:确保每一批次出厂的产品都符合质量要求,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
- 通常是理化指标(pH、粘度等)、微生物指标等快速、必要的检验项目。
功效评价检验(市场趋势)
- 依据:《化妆品功效宣称评价规范》及相关方法。
- 目的:为产品功效宣称提供科学证据,是品牌建立信任、应对监管的核心。
- 趋势:
- 技术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人体测试,体外3D皮肤模型、基因测试、皮肤影像分析(如VISIA、Mexameter等)等非动物、高通量的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应用。
- 数据严谨化:对试验设计、样本量、统计方法、报告撰写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结果具有科学性和可重复性。
如何获取最新的检验依据?
-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官网:这是最权威的来源,定期查询“化妆品”专栏,关注法规、公告、标准和检验方法更新。
- 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查询国家标准(GB)和行业标准(HB)的最新文本。
- 行业协会和专业期刊:如中国香料香精化妆品工业协会等,会及时解读新规,分享行业动态。
- 专业第三方检测机构:如SGS、华测、CTI等,它们会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法规和标准,并提供相应的检测服务。
当前化妆品检验的最新依据核心是:以《条例》和《备案规定》为法律框架,以《安全技术规范》和《功效宣称评价规范》为核心技术文件,结合不断更新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补充检验方法,形成了一套覆盖“安全+功效”双轮驱动的现代化检验体系。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