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出现血丝,医学上通常称为面部毛细血管扩张,指的是皮肤表面的毛细血管因为某些原因而扩张、增生,变得肉眼可见,呈现出红色或紫红色的细丝状、网状或星状。
这通常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皮肤状态或症状,其原因多种多样,可以分为以下几大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原因分析
环境与物理性因素(最常见)
- 紫外线照射:这是导致面部血丝的头号元凶,长期或过度的日晒会损伤皮肤真皮层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导致支撑血管的结构变弱,从而使毛细血管扩张、失去弹性,紫外线还会直接刺激血管,使其反应性扩张。
- 极端温度变化:反复经历从冷到热或从热到冷的巨大温差(如冬天从室外进入温暖的室内,或长时间待在空调房、桑拿房),会导致血管反复剧烈收缩和扩张,久而久之血管壁弹性变差,无法回缩,形成永久性扩张。
- 物理刺激:用力摩擦、揉搓、挤压皮肤,或使用磨砂膏、清洁刷等过度清洁,都可能损伤脆弱的毛细血管壁。
- 高原环境: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氧气含量越低,为了获取更多氧气,身体会代偿性地让毛细血管扩张,面部血丝会变得非常明显。
皮肤屏障受损
健康的皮肤屏障就像一道坚固的城墙,保护着内部的血管和神经,当皮肤屏障受损时(例如过度去角质、刷酸不当、滥用功效性产品等),皮肤会变得敏感、脆弱。
- 敏感肌/玫瑰痤疮(酒渣鼻):这是导致血丝的常见皮肤问题,敏感肌的血管本身就比较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扩张,玫瑰痤疮则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典型症状之一就是持续性面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
疾病因素
- 肝脏疾病:如肝硬化,会导致肝脏功能减退,雌激素的代谢能力下降,雌激素在体内蓄积,会扩张全身的小动脉,包括面部的毛细血管,形成“蜘蛛痣”(中心有一个红点,周围有放射状血丝)。
-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也可能引起面部皮疹和血管扩张。
- 遗传因素:有些人天生皮肤就比较薄,血管位置更靠近表面,或者天生血管壁就比较脆弱,更容易出现血丝。
生活习惯与不当护肤
- 滥用含激素产品:长期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或护肤品,会导致皮肤变薄、萎缩,血管更容易暴露出来。
- 饮酒:酒精会刺激血管扩张,长期饮酒会使面部血管持续处于扩张状态,加重血丝。
- 辛辣刺激饮食:经常吃辛辣、过烫的食物,也会导致血管扩张。
- 过度清洁:使用清洁力过强的洗面奶,每天洗脸次数过多,都会破坏皮肤屏障。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中的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会自然流失,支撑血管的组织结构变得松弛,导致原本隐藏在深层的毛细血管浮现出来。
如何改善和预防?
脸上出现血丝后,血管一旦扩张很难完全自行恢复,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预防加重、缓解症状和改善外观:
基础护肤与修复(核心)
- 严格防晒:这是最重要的一步!无论晴天阴天、室内室外,都要涂抹足量的广谱防晒霜(SPF30+,PA+++以上),并配合硬防晒(帽子、口罩、遮阳伞)。
- 精简护肤,修复屏障:停用一切刺激性产品(如果酸、高浓度VC、磨砂膏等),选择成分简单、温和的护肤品,主打保湿和修复,寻找含有神经酰胺、角鲨烷、泛醇(维生素B5)、积雪草等成分的产品。
- 温和清洁:使用氨基酸等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使用皂基洁面和过热的水洗脸。
调整生活习惯
- 避免极端温差:冬天注意保暖,夏天避免长时间暴晒,进入温暖的室内前,可以先在门口适应一下温度。
- 戒掉刺激性食物:减少辛辣、过烫食物和酒精的摄入。
- 不要揉搓脸部:洗脸、擦护肤品时动作要轻柔。
- 保持情绪稳定:激动、紧张、生气等情绪也会导致血管扩张。
寻求专业医疗帮助
如果血丝已经非常明显,或者伴有泛红、瘙痒、刺痛等症状,建议咨询皮肤科医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诊断病因:医生可以帮助判断血丝的根本原因,是单纯的毛细血管扩张,还是玫瑰痤疮或其他疾病。
- 医学美容治疗:这是目前去除或明显改善已经形成的血丝最有效的方法。
- 光子嫩肤:使用强脉冲光选择性地作用于血红蛋白,封闭扩张的毛细血管,对表浅、细小的血丝效果较好。
- 染料激光:如脉冲染料激光,能更精准地、更深地作用于血管,对较粗、较深的红血丝效果显著。
- 点阵激光:对于因皮肤过薄导致血管显露的情况,可以通过点阵激光刺激胶原蛋白再生,增厚皮肤,从而遮盖住血管。
脸上的血丝是皮肤发出的一个“求救信号”,提示你的皮肤屏障受损或正在承受过多刺激。预防永远大于治疗,通过加强防晒、温和护肤和健康的生活习惯,可以有效延缓和预防血丝的出现,对于已经形成的顽固血丝,请务必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选择最合适的医学美容方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