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术是一种非常常用的传统中药,以其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而闻名,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它对脾胃虚弱、痰湿水肿、脾虚自汗、胎动不安等症有很好的疗效,像所有药物一样,如果使用不当,它也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白术的副作用主要与“燥”和“补”的特性有关,以及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禁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术的主要副作用和禁忌
阴虚内热、津液亏损者禁用(最核心的副作用)
这是白术最主要的副作用来源,白术性味苦、甘,温,具有燥湿的功效,能消耗人体的津液(身体正常的水液)。
- 症状表现:如果你属于阴虚内热体质,服用白术后可能会出现以下“上火”或“伤阴”的症状:
- 口干舌燥、喉咙干痛:最常见的感觉,就像身体缺水一样。
- 大便干结、便秘:津液不足,肠道失于濡养,导致排便困难。
- 舌红少苔或无苔:这是中医诊断阴虚的重要舌象。
- 手心脚心发热、潮热盗汗:典型的阴虚内热表现。
- 小便短黄。
- 举例:一个本身就经常口干、晚上睡觉出汗、大便干结的人,如果再服用白术,无异于“火上浇油”,会加重这些症状。
气滞胀满者慎用
白术有“补气”的作用,但对于那些体内气机已经壅滞不通的人来说,盲目补气可能会加重气滞。
- 症状表现:
- 腹胀、腹部胀满:感觉肚子里气很多,不通畅。
- 嗳气(打嗝)、排气多。
- 胸闷、胁肋胀痛。
- 原因:补气壅滞,好比给一个已经堵塞的气球继续打气,只会让它更胀,对于这类患者,通常需要先理气,再考虑是否使用白术健脾。
素体有热者慎用
白术性温,对于体内有实热(如急性感染、炎症等)温性的药物可能会助长热邪,使病情加重。
- 症状表现:
- 面红目赤、口苦咽干。
- 烦躁易怒、失眠多梦。
- 舌红苔黄。
- 或伴有发热、疼痛等急性炎症症状。
对白术过敏者
虽然罕见,但任何药物都有引起过敏反应的可能,极少数人可能对白术过敏,出现皮疹、瘙痒、红肿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现代医学研究提示的潜在问题
- 影响血糖和血压:研究表明,白术有降血糖和降血压的作用,正在服用降糖药或降压药的患者,在同时使用白术时需要格外小心,务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防药物效果过强导致低血糖或低血压。
- 子宫收缩作用:有动物实验表明,白术对子宫有轻微的兴奋作用,能引起子宫收缩。孕妇应在专业中医师的严格指导下使用,尤其是在孕早期,不可自行随意服用安胎。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用白术?
| 禁忌/慎用情况 | 主要原因 | 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
|---|---|---|
| 阴虚内热、津液亏损 | 白术性温燥,会耗伤津液 | 口干舌燥、便秘、潮热盗汗 |
| 气滞胀满 | 白术补气,会加重气机壅滞 | 腹胀、嗳气、胸闷加重 |
| 体内有实热 | 白术性温,会助长热邪 | 发热、口苦、烦躁等症状加重 |
| 对白术过敏 | 个体免疫反应 | 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 |
| 正在服用降糖/降压药 | 增强药效,可能导致低血糖/低血压 | 头晕、乏力、心慌、出冷汗 |
| 孕妇(需谨慎) | 可能引起子宫收缩 | 增加流产风险(需遵医嘱) |
如何安全使用白术?
- 辨证论治,遵医嘱: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白术是中药,必须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请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你的体质和病情来判断你是否需要以及如何使用白术。
- 注意配伍:在经典方剂中,白术常与滋阴的药物(如地黄、麦冬)或理气的药物(如陈皮、木香)配伍,以制约其燥性或补气壅滞的副作用,在“参苓白术散”中,常配伍山药、莲子等健脾而不燥的药物;在“枳术丸”中,配伍枳实行气消痞,以防白术壅滞。
- 控制剂量和疗程:不要长期大剂量服用,症状改善后,应及时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调整药方。
- 观察身体反应:服用期间注意观察自身情况,一旦出现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生。
白术是一味良药,但用之得当才能发挥其疗效,避免其弊端。切勿自行随意购买和服用,务必在专业指导下使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