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常见的原因(生理性/环境性)
这类原因通常不涉及严重的疾病,与生活习惯和环境密切相关。
季节性变化与干燥
- 原因: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降低,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屏障功能减弱,水分容易流失,导致皮肤干燥、缺水,从而出现脱皮。
- 特点:通常伴有皮肤紧绷、发痒,甚至出现细小裂纹,脱皮一般不伴有明显的红肿或疼痛。
- 常见人群:所有人,尤其是皮肤本身偏干的人。
接触性刺激或过敏
- 原因:双手频繁接触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破坏了皮肤的屏障。
- 刺激物:如肥皂、洗手液、洗涤剂、消毒液、酒精、化学溶剂等。
- 过敏原:如某些金属(镍)、橡胶、染料、植物(如芒果、漆树)、化妆品等。
- 特点:接触后或接触一段时间后出现,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剧烈瘙痒,继而脱皮,过敏反应通常在远离过敏原后会逐渐好转。
频繁洗手或使用酒精免洗洗手液
- 原因:疫情期间,频繁洗手和使用含酒精的免洗产品会带走皮肤表面的油脂和水分,导致“酒精性手部皮炎”。
- 特点:手部干燥、紧绷、发红,甚至出现裂纹和脱皮,感觉像“砂纸”一样粗糙。
物理性损伤
- 原因:如手部被轻微烫伤、冻伤,或受到反复摩擦、日晒等。
- 特点:损伤后的皮肤修复过程中,表层坏死会脱落,形成脱皮。
与疾病相关的原因(病理性)
如果脱皮情况持续、严重或伴有其他症状,则需要考虑是否为某些疾病的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
- 原因:一种常见的掌跖部角层剥离性皮肤病,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多汗、情绪紧张、季节变化、接触某些刺激物有关。
- 特点:
- 季节性:春夏高发,秋冬好转。
- 无炎症:发病时皮肤表面出现针头大小的白色水疱,疱壁很薄,干涸后形成薄纸样的皮屑,自然脱落,露出红色嫩皮,但没有炎症反应(不红不肿不痒)。
- 反复发作:容易复发。
- 好发部位:手指的侧面、手掌和脚底。
手癣(真菌感染)
- 原因: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常与脚癣(脚气)同时存在,或共用毛巾、拖鞋等交叉感染。
- 特点:
- 单侧先发:通常先从一只手开始,再传染到另一只。
- 边缘清晰:皮损边界清楚,中心有自愈倾向,边缘呈环状或弧形,可见小水疱、脱屑和皮肤增厚。
- 伴有瘙痒:通常有明显的瘙痒感。
- 抗真菌治疗有效:使用抗真菌药膏(如达克宁、兰美抒等)后会好转。
汗疱疹
- 原因:一种发生在手掌、脚底和手指侧面的湿疹样反应,病因可能与过敏、精神压力、多汗等因素有关。
- 特点:
- 深在性水疱:皮肤深处出现米粒大小、半球形、清澈的小水疱,瘙痒或灼痛感明显。
- 脱皮阶段:水疱干涸后会出现领圈状的脱皮,露出红色嫩皮。
- 反复发作:病程较长,容易反复。
掌跖角化症
- 原因:一种遗传性皮肤病,导致手掌和脚底皮肤过度角化、增厚。
- 特点:皮肤弥漫性或局限性的增厚、干燥、粗糙,冬季容易出现皲裂和脱皮,通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
营养不良
- 原因:缺乏某些维生素或微量元素,如维生素A、B族维生素(特别是B2、B6)、维生素E、锌等。
- 特点:脱皮可能伴有口角炎、舌炎、口腔溃疡、皮肤粗糙等其他症状,在饮食不均衡或消化吸收不良的人群中更常见。
某些系统性疾病
- 原因:极少数情况下,双手脱皮可能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皮肤表现,如银屑病(牛皮癣)、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等。
- 特点:脱皮通常不是唯一症状,会伴有其他系统性表现,如关节疼痛、乏力、体重变化等,这种情况相对少见。
应对与处理建议
日常护理(针对非病理性脱皮)
- 温和洗手: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洗手液,避免使用碱性强的肥皂。
- 及时保湿:洗手后,在皮肤尚未完全干燥时(微湿时)立即涂抹护手霜,选择含有神经酰胺、凡士林、甘油、尿素等成分的修复型护手霜。
- 减少刺激:做家务时务必戴上橡胶手套,隔绝洗涤剂等化学物质。
- 物理防晒:户外活动时注意防晒,避免紫外线伤害。
- 加湿环境:在干燥的季节,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
药物治疗(针对病理性脱皮,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手癣:使用外用抗真菌药膏,如咪康唑乳膏、特比萘芬乳膏等,需坚持使用4周以上,即使症状消失也要再巩固一段时间,以防复发。
- 汗疱疹/湿疹:可短期使用弱效或中效的糖皮质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乳膏)控制炎症和瘙痒,同时配合使用保湿剂,严重时需口服抗组胺药或激素。
- 剥脱性角质松解症:以保湿为主,可使用含有尿素或水杨酸的软膏帮助软化角质,避免撕扯皮屑。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
- 脱皮范围广,持续时间长(超过2-3周),且自我护理后无改善。
- 伴有剧烈瘙痒、疼痛、红肿、流脓等明显炎症反应。
- 出现水疱、糜烂、溃疡等严重皮损。
- 脱皮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 同时伴有发烧、关节痛、体重下降等全身症状。
总结来说,双手脱皮最常见的原因是干燥和刺激,通过加强保湿、避免刺激,大部分情况可以自行缓解,但如果脱皮伴有瘙痒、水疱,或单侧手部发病,则要警惕手癣等真菌感染的可能,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不退,最稳妥的做法是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明确诊断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