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霜花”其实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花,而是一种非常美丽的自然现象,它的学名叫雾凇。
我们可以从字面和科学两个层面来理解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从字面和文学理解:“霜”开之“花”
“霜花”这个名字非常富有诗意和想象力:
- 霜 (Shuāng):指附着在物体表面的白色冰晶。
- 花 (Huā):指花朵,通常具有美丽的形态和结构。
当严寒的夜晚,空气中的水汽接触到冰冷的物体表面(比如窗户、树枝、草叶),会直接凝华成冰晶,这些冰晶会随机、密集地附着在一起,形成各种各样奇特的、像花朵一样的图案,尤其是在玻璃窗上,因为温度不均,冰晶会形成千姿百态、如同冰雕艺术品般的“花朵”,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霜花”。
在文学和艺术中,“霜花”常常被用来描绘冬日的美丽、清冷和纯洁,或者象征时间的流逝和事物的短暂。
从科学角度理解:雾凇 (Wù Sōng)
“霜花”在气象学上的正式名称是雾凇,它是一种过冷却水滴在物体上迅速冻结而成的、呈白色不透明的冰晶沉积物,就是雾或云中的小水滴,在零度以下但尚未结冰时,遇到了冰冷的物体,瞬间“冻”在了上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雾凇的形成需要两个基本条件:
- 低温:气温必须在零度以下。
- 充足的水汽:空气中有足够多的水汽,通常是来自雾或云。
根据形成过程的不同,雾凇主要分为两种:
a. 粒状雾凇 (Hard Rime / 硬凇)
- 形成过程:当温度在 -2℃ 到 -8℃ 之间,风比较大时,空气中的过冷却水滴随风飘动,碰撞到物体表面,迅速冻结。
- 外观特征:看起来像一层白茫茫的、不透明的冰壳,质地比较坚硬,像白色的砂粒附着在树枝上,它内部结构紧密,比较“实”。
b. 晶状雾凇 (Soft Rime / 软凇)
- 形成过程:当温度在 -8℃ 以下,风比较小时,空气中的水汽在物体表面缓慢地、直接凝华成冰晶。
- 外观特征:看起来像一层洁白、蓬松的冰晶,像细小的羽毛或针状,内部结构疏松,比较“软”,用手一碰就容易掉落。
我们通常在冬天看到的、挂在树枝上毛茸茸、像棉花糖一样的,大多是晶状雾凇。
霜花在窗户上的形成
我们平时在室内玻璃上看到的“霜花”也是一种特殊的雾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室内温暖:室内温度较高,空气中含有较多水蒸气。
- 室外寒冷:玻璃窗因为室外低温而变得冰冷。
- 温差凝结:当室内的温暖、潮湿空气接触到冰冷的玻璃时,水蒸气就会在玻璃表面直接凝华成冰晶,形成各种美丽的“霜花”图案。
当有人问“霜花是什么花”时,最准确的回答是:
“霜花”不是一种植物开的花,而是大自然在寒冷天气下创造的一种美丽现象,它的学名叫做“雾凇”,它是空气中的水汽在冰冷的物体表面直接凝华成的冰晶,因其形态像花一样,所以被人们诗意地称为“霜花”。
它既可以是挂在树上晶莹剔透的“树挂”,也可以是冬日清晨出现在窗户上形态各异的“冰花”。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