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酸杆菌 是一类革兰氏阳性、厌氧或微需氧的杆菌,它们是人和动物皮肤、肠道以及某些乳制品(如瑞士奶酪)中的正常菌群成员。
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深入了解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定义与基本特征
- 分类学:属于放线菌门、丙酸杆菌科、丙酸杆菌属。
- 形态:形态上更像是细长的杆菌,有时会呈分支状,很像真菌,因此早期曾被误认为是真菌。
- 生长环境:
- 厌氧/微需氧:它们不喜欢在有氧气的环境中生长,但在氧气浓度较低的地方(如皮肤深层、肠道)能很好地生存。
- 营养需求:营养要求相对苛刻,通常需要在含有特殊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
- 代谢特点:这是它们最关键的特征之一,它们在发酵糖类时,会产生丙酸、乙酸和二氧化碳,这也是“丙酸杆菌”这个名字的由来,这种代谢产物赋予了瑞士奶酪独特的风味和孔洞结构。
丙酸杆菌的主要种类及其作用
丙酸杆菌有好几个种类,它们在自然界和人体中的作用各不相同,既有有益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与皮肤相关的丙酸杆菌(主要是痤疮丙酸杆菌)
这是普通人最常接触到的一种,因为它与我们的皮肤健康,尤其是痤疮(俗称“痘痘”、“青春痘”)密切相关。
- 学名:Cutibacterium acnes(曾用名 Propionibacterium acnes,现在分类学上已变更)。
- 在皮肤上的角色:
- 正常菌群:它是健康皮肤毛囊和皮脂腺中数量最多的细菌之一,属于皮肤的“常驻民”。
- 有益作用:在正常情况下,它可以帮助维持皮肤微生态的平衡,抑制其他有害细菌的生长。
- 与痤疮的关系:
- 诱因:当青春期、压力大或内分泌失调导致皮脂分泌过多时,痤疮丙酸杆菌就会大量繁殖。
- 致病过程:
- 它以皮脂为食,其代谢产物会刺激毛囊。
- 它会产生一些酶(如蛋白酶、脂酶),分解皮脂和皮肤组织,引发炎症。
- 它的细胞壁成分可以诱发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红肿、疼痛的炎性痘痘(如丘疹、脓疱、结节)。
- 痤疮丙酸杆菌本身不是“坏人”,但它在特定条件下(皮脂过多)会成为“捣蛋鬼”,是痤疮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
与食品工业相关的丙酸杆菌(主要是费氏丙酸杆菌)
这类丙酸杆菌在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正面角色。
- 学名: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
- 主要应用:制作瑞士奶酪。
- 作用机制:
- 在奶酪的熟成过程中,费氏丙酸杆菌会发酵乳糖和乳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这些气体聚集起来,就形成了瑞士奶酪标志性的孔洞(眼睛)。
- 同时产生的丙酸和乙酸,赋予了瑞士奶酪坚果般独特的浓郁风味。
- 其他应用:它也被用作益生菌,可能有助于肠道健康和免疫系统调节。
其他种类的丙酸杆菌
还有一些其他种类,如栖丙酸杆菌等,它们主要存在于口腔、肠道等部位,研究相对较少,但也被认为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丙酸杆菌的“双面性”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用一个表格来总结:
| 方面 | 有益作用 | 有害作用 |
|---|---|---|
| 皮肤 | - 维持皮肤微生态平衡 - 可能具有抗菌特性 |
- 是痤疮(痘痘)的主要致病菌 - 在特定条件下引发毛囊炎症 |
| 食品工业 | - 制作瑞士奶酪的关键菌 - 产生CO₂形成孔洞 - 产生丙酸赋予独特风味 |
- (无) |
| 医疗领域 | - 作为潜在的益生菌研究 - 用于某些疾病的辅助治疗研究 |
- 机会性致病菌 - 在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可能引起术后感染、心内膜炎、前列腺炎等罕见但严重的感染 |
| 环境 | - 参与自然界的碳循环 | - (无) |
核心要点
- 丙酸杆菌不是单一细菌,而是一类细菌的总称。
- 痤疮丙酸杆菌 是我们最熟悉的“坏角色”,它与痘痘密切相关。
- 费氏丙酸杆菌 是食品工业的“好帮手”,是瑞士奶酪风味的创造者。
- 它们大多是条件致病菌,平时与我们和平共处,但在特定条件下(如皮脂过多、免疫力下降)就可能引发问题。
希望这个详细的解释能帮助你全面了解丙酸杆菌!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