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并避免诱因 + 规范治疗
生活管理:避免诱因,减少复发
这是预防和控制荨麻疹最关键的一环,诱因因人而异,需要您细心观察和记录。
饮食方面
- 记录食物日记: 记录每天吃的食物和出现症状的时间,有助于找到“元凶”。
- 常见过敏原: 海鲜(虾、蟹、贝类)、芒果、菠萝、坚果、草莓、某些食物添加剂(如防腐剂、色素)等。
- 注意食物不耐受: 有些人对酒精、辛辣刺激性食物(辣椒、花椒)、过热的食物不耐受,也可能诱发。
- 建议: 急性发作期,饮食清淡,暂时避免可疑食物,稳定后可尝试少量添加,观察反应。
环境方面
- 物理性荨麻疹:
- 寒冷性荨麻疹: 避免突然接触冷水、冷空气,冬天注意保暖,不吃冰镇食物。
- 热性荨麻疹: 避免过热的环境、热水澡、剧烈运动后大汗淋漓。
- 压力性荨麻疹: 避免长时间压迫皮肤(如久坐、背重物),穿宽松衣物。
- 日光性荨麻疹: 避免强烈日晒,外出做好物理防晒(打伞、戴帽子)。
- 划痕症(人工荨麻疹): 避免搔抓、摩擦皮肤,瘙痒时可以轻拍或冷敷止痒。
- 接触性过敏原:
- 花粉、尘螨、动物皮屑: 在花粉季减少外出,使用空气净化器,勤换洗床单被套,避免接触宠物。
- 化学物质: 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肥皂、洗衣液,选择温和、无香料的护肤品。
生活方式
- 情绪管理: 压力、焦虑、紧张、激动等情绪波动是荨麻疹的重要诱因,学会放松,保持心态平和,保证充足睡眠。
- 避免剧烈运动: 剧烈运动可能导致身体过热和血管扩张,诱发荨麻疹,可以选择温和的运动,如散步、瑜伽。
- 穿着: 选择宽松、柔软、棉质的衣物,避免化纤、羊毛等材质直接接触皮肤,减少摩擦和刺激。
治疗与用药:遵从医嘱,不擅自停药
荨麻疹的治疗目标是快速控制症状,并长期维持以防止复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急性荨麻疹(发作期)
- 首要任务是止痒和消肿。
- 口服抗组胺药: 这是一线治疗药物,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它们能有效缓解瘙痒、风团和红肿。
- 注意: 最好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有些药物可能引起嗜睡,建议睡前服用。
- 外用药: 炉甘石洗剂有止痒、收敛作用,严重时医生可能会开口服或外用激素药膏,需短期使用。
- 严重情况(如喉头水肿、呼吸困难、休克): 这是医疗急症! 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去急诊,可能需要注射肾上腺素。
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超过6周)
- 需要长期、规范治疗。
- 规律服药: 即使症状消失,也不能擅自停药,通常需要按医嘱服用抗组胺药数月甚至更长时间,以控制病情,减少复发,突然停药容易导致症状反跳。
- 升级治疗: 如果一种抗组胺药效果不佳,医生可能会:
- 增加剂量: 在安全范围内加大剂量。
- 联合用药: 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类型的抗组胺药。
- 使用其他药物: 如奥马珠单抗(生物制剂)、环孢素等,用于难治性病例。
- 与医生充分沟通: 告知医生用药后的效果和副作用,以便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特殊注意事项
不要搔抓!
- 搔抓会刺激皮肤,释放更多组胺,导致“越抓越痒”,甚至形成恶性循环,还可能引起皮肤感染。
- 止痒方法: 冷敷、拍打、涂抹止痒药膏。
保持皮肤湿润
- 干燥的皮肤更容易瘙痒,洗澡水温不宜过高,时间不宜过长,洗完后及时涂抹温和的润肤露。
准备应急药物
- 如果是慢性荨麻疹患者,可以随身携带医生开具的抗组胺药,以备不时之需。
寻求专业帮助
- 明确诊断: 如果您反复出现风团和瘙痒,一定要去看医生(皮肤科),医生会帮助您判断是哪种类型的荨麻疹,并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 排查病因: 医生可能会询问详细的病史,甚至做一些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液检测)来帮助寻找诱因。
- 不轻信偏方: 不要自行购买来源不明的药物或使用偏方,以免延误病情或引起不良反应。
荨麻疹患者“四要四不要”
- 要: 记录日记,寻找诱因。
- 要: 规律用药,遵从医嘱。
- 要: 保持冷静,避免情绪波动。
- 要: 穿着宽松,皮肤保湿。
- 不要: 搔抓刺激皮肤。
- 不要: 随意停药或更改剂量。
- 不要: 忽视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
- 不要: 轻信偏方,延误治疗。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荨麻疹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生活质量也能显著提高,祝您早日康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