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玫琳凯公司发展史上一个极具挑战和变革的年份,这一年,公司的核心业务模式——以直销员(美容顾问)为基础的社交零售——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双重压力,以下是2025年玫琳凯最重要的几条消息:
核心业务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市场增长放缓
这是2025年最核心的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消费市场的变化,玫琳凯赖以成功的“熟人社交”模式遇到了瓶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市场饱和与竞争加剧:中国化妆品市场竞争白热化,国际大牌、国货新锐、电商平台(如小红书、抖音)等都在瓜分市场,玫琳凯的“上门服务”模式对年轻一代的吸引力下降。
- 直销员招募困难:传统的拉人头模式越来越难,年轻一代对这种社交方式有抵触情绪,经济环境也使得招募新的美容顾问变得更加困难。
- 业绩增长放缓:尽管玫琳凯中国仍然是其全球最大的市场,但2025年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与过去的高速增长期形成鲜明对比,公司内部开始进行战略反思,探讨如何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玫琳凯中国高层人事变动
2025年7月,玫琳凯中国宣布了重要的人事任命,这被视为公司战略调整的信号。
- 任命张伟玲为玫琳凯中国总裁:接替了原总裁麦洁仪,张伟玲是玫琳凯中国的“老兵”,拥有超过20年的公司经验,从美容顾问做起,一步步晋升至管理岗位,这一任命被外界解读为公司希望由一位更了解中国市场、更贴近一线的内部领导者来带领公司走出困境,推动数字化转型和年轻化战略。
积极拥抱数字化和社交媒体转型
面对传统模式的挑战,玫琳凯在2025年明显加大了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试图将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
- 推广“线上+线下”(O2O)融合模式:鼓励美容顾问使用微信等社交媒体工具进行客户管理、产品展示和销售,公司也开发了内部APP,帮助顾问进行数字化营销。
- 内容营销和社群运营:尝试通过小红书、微博等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吸引年轻消费者,重点从“推销产品”转向“分享美丽生活方式”,试图重塑品牌形象。
- 发力电商平台:虽然直销是核心,但玫琳凯也在探索与主流电商平台的合作,拓宽销售渠道。
持续投入企业社会责任与品牌形象建设
在业务面临压力的同时,玫琳凯在2025年依然大力投入其标志性的“粉红公交”(Pink Ribbon)和“春蕾女童”等公益项目,以维护和提升品牌的社会形象。
- “爱·看见”全球女性论坛:玫琳凯在全球范围内举办此类论坛,倡导女性赋权,强调其对女性创业和发展的支持,这既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也是其品牌故事的核心部分。
- “粉红丝带”乳腺癌防治运动:继续在中国各地开展大规模的公益宣传和筛查活动,这是玫琳凯品牌形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全球市场动态:美国市场面临诉讼
除了中国市场,玫琳凯的全球总部所在地——美国,也出现了一些负面新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集体诉讼:2025年,美国部分前直销员对玫琳凯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公司将美容顾问分类为“独立承包商”而非“员工”,从而剥夺了他们应有的最低工资、加班费等福利,这类诉讼在美国直销行业并不少见,但它对玫琳凯的品牌声誉和运营模式构成了一定的法律风险。
2025年的玫琳凯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 挑战是主旋律:其传统的直销模式在中国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增长乏力,转型迫在眉睫。
- 变革是核心策略:公司开始进行战略反思,通过高层人事变动和加大数字化投入,努力寻求业务模式的创新,试图从传统的“人海战术”和“熟人社交”向“数字化营销”和“社群运营”转型。
- 坚守品牌内核:尽管面临困难,玫琳凯依然在坚持其“为女性赋权”的品牌使命和企业社会责任,试图通过这些方式来维持品牌的美誉度和吸引力。
可以说,2025年的种种动态,为玫琳凯在之后几年(包括2025年宣布在中国开设第一家实体零售店等)更激进的转型埋下了伏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