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传统说法,尤其在亚洲文化中流传甚广,很多人从小就被长辈告诫“晚上不能洗头,会头痛、生病”。
这个说法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呢?答案是:这个说法本身不是绝对的,但它背后确实隐藏着一些科学道理,关键不在于“晚上”这个时间点,而在于“洗完头后如何处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一下:
传统说法的“科学”依据(其实是误解)
老一辈人认为晚上洗头会生病,主要基于以下几点,但这些点往往被夸大或误解了:
-
“头上有湿气,寒气会进入身体”:这是最核心的说法,中医认为,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最足,但也最怕受凉,晚上洗头,头发不容易干,湿漉漉的头部会让“寒气”或“湿气”侵入体内,导致经络不通,从而引发头痛、感冒等“头风病”。
- 科学解读:这里的“寒气”可以理解为体温降低,当头部持续潮湿时,水分会蒸发带走大量热量,导致头皮和头皮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如果此时身体受凉,确实可能降低免疫力,增加感冒的风险。
-
“湿发睡觉,第二天头痛”:很多人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没吹干头发就睡了,第二天起来果然头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科学解读:这很可能不是因为什么“邪气入体”,而是直接的物理刺激。
- 肌肉紧张:枕头湿了,睡起来不舒服,头部和颈部的肌肉会不自觉地保持紧张,导致紧张性头痛。
- 血管收缩:如上所述,头皮温度降低,血管收缩,可能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引发血管性头痛。
- 刺激神经:湿漉漉的头发和枕头长时间接触,对头皮神经也是一种持续的低温刺激。
- 科学解读:这很可能不是因为什么“邪气入体”,而是直接的物理刺激。
现代医学的解释
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晚上洗头本身并没有任何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头发湿着睡觉”这个行为。
- 核心风险:体温下降和不适感
- 体温调节:人体在睡眠时需要保持一个相对恒定的核心体温,湿漉漉的头发会通过蒸发作用持续带走身体热量,这不仅会影响头皮,还可能让整个身体感觉更冷,干扰睡眠质量。
- 枕头问题:湿头发会把枕头弄湿,潮湿的枕头容易滋生螨虫和细菌,可能引发皮肤问题(如痘痘、毛囊炎)或呼吸道不适。
- 增加感冒风险:虽然感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但身体受凉、抵抗力下降会为病毒入侵创造条件,长期睡眠质量差,本身就会削弱免疫系统。
晚上洗头不是禁忌,关键在于“吹干”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晚上可以洗头,但前提是一定要把头发彻底吹干,尤其是头皮和发根。
给晚上洗头人士的建议:
- 尽快吹干:洗完头后,不要拖延,立刻用吹风机把头发和头皮彻底吹干,最好用温风或冷风档,避免长时间高温损伤发质。
- 吹头皮更重要:很多人只注重把发丝吹干,其实头皮的干爽更为关键,一定要用手指拨开头发,确保头皮也完全干燥。
- 选择合适的时间:尽量不要在临睡前半小时内洗头,给自己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吹干头发,避免带着湿意上床。
- 保持浴室温暖:冬天洗头时,可以提前打开浴霸或暖风机,避免在寒冷的环境中洗头导致着凉。
- 如果实在没吹干:万一是特殊情况,头发没干就睡了,最好能换一个干的枕套,并且第二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彻底吹干头发,并注意头部保暖。
“晚上不能洗头”是一个基于生活经验总结出的、有一定道理但被绝对化的传统说法,它真正的警告对象是“带着湿头发睡觉”这个坏习惯,而不是“晚上”这个时间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只要你能保证在睡觉前将头发和头皮完全吹干,那么在任何时间洗头都是健康、安全的,反之,如果你早上洗头但急着出门,头发没干就顶着寒风去上班,同样有生病的风险。关键在于“干不干”,而不是“早晚”。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