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新补气补血中药榜单,哪种最对症?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8 分钟
位置: 首页 美容美体 正文

下面我将为您详细介绍补气、补血以及气血双补的常用中药,并说明其适用人群和注意事项。

补气中药

补气药主要针对“气虚”的症状,如:精神疲惫、少气懒言、声音低微、自汗(容易出汗)、头晕目眩、活动后气喘、食欲不振等。

补气补血吃什么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常用补气中药:

  1. 人参

    •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被誉为“百草之王”,是补气的第一要药。
    • 适用: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症,以及脾气虚弱、肺气不足的慢性病症。
    • 注意:实热、正气不虚者忌用,不宜与藜芦、萝卜、浓茶同服,高血压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 黄芪

    • 功效: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
    • 适用:脾气虚弱导致的乏力、食少、便溏;肺气虚弱导致的气短;表虚不固导致的自汗、易感冒;以及气血亏虚引起的疮疡久不愈合。
    • 注意:实证、热证、阴虚阳亢者忌用,感冒期间不宜使用。
  3. 党参

    • 功效: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功效与人参相似,但药力较为平和,价格也更为亲民。
    • 适用: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四肢无力、心悸气短等,是日常调理气虚的常用佳品。
    • 注意:气滞、怒火盛者慎用。
  4. 白术

    补气补血吃什么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 适用:脾气虚弱、运无力导致的食少、腹胀、便溏、水肿,以及脾虚自汗、胎动不安等。
    • 注意:阴虚内热、津液损耗者慎用。
  5. 甘草

    •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 适用:常作为“国老”使用,既能补气,又能调和方中其他药材的药性。
    • 注意:长期大量使用可能引起水肿、高血压,不宜与海藻、大戟、甘遂、芫花同用。

补血中药

补血药主要针对“血虚”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或萎黄、唇甲色淡、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麻木、妇女月经量少或延期等。

常用补血中药:

  1. 当归

    • 功效: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 适用: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等,是妇科要药,也常用于血虚兼有血瘀的情况。
    • 注意:湿盛中满、大便溏泄者忌用,孕妇慎用。
  2. 熟地黄

    补气补血吃什么中药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功效:补血滋阴,益精填髓。
    • 适用:血虚萎黄、心悸怔忡、月经不调、崩漏,以及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盗汗、遗精、消渴等。
    • 注意:性质滋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者慎用,可与砂仁、陈皮同用以减轻滋腻之性。
  3. 白芍

    • 功效: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 适用:血虚萎黄、月经不调、肝血不足引起的头晕、眼花;以及肝脾不和导致的腹痛、肝旺脾虚的泄泻等。
    • 注意:虚寒性腹痛泄泻者忌用,不宜与藜芦同用。
  4. 阿胶

    • 功效:补血止血,滋阴润燥。
    • 适用: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多种出血症(如吐血、便血、崩漏等),以及阴虚心烦、失眠,以及虚劳咳喘等。
    • 注意:脾胃虚弱、呕吐泄泻、腹胀便溏、内有瘀滞者忌用,其滋腻碍胃,需烊化(加热融化)后服用。
  5. 龙眼肉

    • 功效: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 适用:心脾两虚导致的气血不足、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等,是药食同源的佳品,可以直接食用(桂圆干)。
    • 注意:内有痰火及湿滞停饮者忌用。

气血双补中药

当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时,就需要气血双补,常见症状包括:面色萎黄或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等。

常用气血双补中药/方剂:

  1. 八珍汤

    • 组成:由四君子汤(补气: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和四物汤(补血: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组成。
    • 功效:益气补血,是气血双补的基础方剂,非常经典。
    • 适用:病后虚弱、失血过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气血两虚证。
  2. 十全大补汤

    • 组成:在八珍汤的基础上加黄芪、肉桂。
    • 功效:温补气血,比八珍汤的温补力量更强,适合气血两虚且伴有虚寒症状的人。
    • 适用:气血两虚,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头昏眼花,心悸怔忡,食欲不振,四肢不温等。
  3. 枸杞子

    • 功效: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 适用:肝肾阴虚导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视力减退、遗精消渴,它能通过滋补精血来间接补气,是日常保健的良品,药食同源。
  4. 大枣

    •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
    • 适用:脾虚食少、乏力便溏、血虚萎黄、妇人脏躁(精神恍惚、悲伤欲哭),最常用的药食同源补血佳品。

重要提醒

  1. 辨证论治是核心:中医用药讲究“辨证施治”,即根据每个人的具体体质和症状来用药,气血不足也有程度和偏重之分(如偏气虚、偏血虚、偏阳虚、偏阴虚),盲目进补不仅无效,还可能“火上浇油”或“闭门留寇”,加重病情。
  2. 咨询专业医师:在服用任何中药之前,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师,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看气色、听声音、问症状、摸脉象)来判断您的体质,并为您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方剂和剂量。
  3. 不可自行配伍:中药的配伍非常讲究,君臣佐使,相互制约,不要自行从网上或书上看到方子就抓药服用,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4. 生活方式配合:药物调理的同时,配合健康的生活方式效果更佳,如: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保持心情舒畅等。

希望这份详细的介绍能对您有所帮助!祝您身体健康!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2025小个子黑色半身裙搭配图片,今年这样穿更时髦?
« 上一篇 2025-11-06
2025年最新降脂减肥菜有哪些?
下一篇 » 2025-11-06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