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白扁豆?
白扁豆(Lablab purpureus var. lignosus)是一种豆科扁豆属植物的干燥成熟种子,它的名字非常形象:
- “扁”:指它的形状是扁平的,呈椭圆形或肾形。
- “白”:指它的颜色,成熟干燥后外皮呈白色或黄白色。
它原产于亚洲和非洲,现在在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都有广泛种植,白扁豆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材和中药材,尤其是在南方地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特点
-
植物形态:白扁豆藤本植物,叶子是三片小叶复叶,花通常是紫色或白色,果实是扁平的豆荚,里面就含有我们所说的白扁豆种子。
-
外观:干燥的白扁豆种子,外皮为白色或淡黄白色,中间有一条凸起的白色眉状种脐,质地坚硬,剥去外皮后,里面的种仁是白色。
-
气味与味道:气味微香,味道甘淡。
主要用途
白扁豆的用途非常广泛,主要分为两大类:食用和药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食用价值
在日常饮食中,白扁豆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
- 煲汤:这是最常见的用法,将白扁豆与猪骨、鸡肉、瘦肉等一起煲汤,能为汤品增添独特的豆香和清甜口感,同时让汤品更加滋润,经典的“扁豆薏米汤”就是其中的代表。
- 煮粥:将白扁豆与大米、小米、红豆等一同熬粥,可以增加粥的稠度和营养,特别适合早餐或晚餐食用。
- 制作糕点:在一些传统糕点中,会用煮熟的白扁豆作为馅料,口感沙沙的,带有自然的甜味。
- 炒菜:可以将白扁豆提前煮熟,然后与蔬菜、肉类等一起炒制。
食用小贴士:由于白扁豆外皮坚硬,直接烹饪不易煮烂,最好提前浸泡数小时或过夜,这样煮起来更容易熟烂,口感也更好。
药用价值(中医理论)
在中医理论中,白扁豆是一味非常重要的健脾化湿药,它的药性甘、微温,主要归脾、胃经。
核心功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健脾化湿:这是白扁豆最核心的功效,它能补益脾气,同时又能运化水湿,对于脾虚导致的各种湿气症状效果显著。
- 和中消暑:夏天天气炎热,人们容易食欲不振、感到疲倦,这常与“暑湿”有关,白扁豆能和中焦脾胃,消除暑湿,因此是夏季常用的食疗佳品。
主治病症:
- 脾虚湿盛:表现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大便溏稀(不成形)、倦怠乏力等。
- 暑湿吐泻:夏季贪凉或饮食不洁导致的呕吐、腹泻。
- 白带过多:脾虚湿气下注所致的白带量多、色白。
- 小儿疳积:小儿因脾胃功能虚弱导致的消化不良、营养不良。
常见中药方剂:
- 参苓白术散:这是一个经典的健脾祛湿方,其中白扁豆是核心成分之一,常用于治疗慢性腹泻、消化不良等。
- 香薷饮:用于夏季暑湿感冒,有解表清暑的功效,其中也包含白扁豆。
食用与药用注意事项
尽管白扁豆好处多多,但在使用时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 必须煮熟:生的或未煮熟的白扁豆含有一定的毒性(主要是植物血凝素和皂苷),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痛等中毒反应,无论是食用还是入药,都必须确保彻底煮熟煮透。
- 适用人群:
- 适宜人群:脾虚湿盛、夏季暑湿、食欲不振、大便溏稀者。
- 不适宜人群:
- 便秘者:白扁豆有健脾化湿的作用,性较滋腻,可能会加重便秘。
- 体内有热(实热证)者:如口干舌燥、大便干结、小便黄赤等,不宜使用。
- 对豆类过敏者。
- 用量:作为日常食用,每次20-50克即可,作为药用,请遵医嘱。
白扁豆就是一种集“食材”和“药材”于一身的豆子。
- 作为食物,它是一种营养丰富、口感独特的家常食材,常用于煲汤、煮粥,能增加风味和营养。
- 作为药材,它是中医里健脾化湿的要药,尤其擅长解决因脾虚引起的湿气重、食欲不振等问题,是夏季消暑的良品。
下次你在汤里看到它,或者在中药房里听到它的名字,就能明白它不仅仅是一颗普通的豆子,更是一味承载着传统养生智慧的宝贝。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