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原因在于身体进入“生存模式”,启动了一系列保水、保能量措施,导致体内水分潴留。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背后的科学原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原因一:水钠潴留(最直接的原因)
这是导致脸部浮肿最主要、最直接的原因。
-
盐分摄入失衡:
- 节食前:如果你的日常饮食中盐分(钠)摄入量较高,身体已经适应了这种水平。
- 节食后:为了减少热量,很多人会选择吃更清淡的食物,比如自己做饭、减少外卖和加工食品,这会导致钠的摄入量急剧下降。
- 身体的反应:身体会误以为“盐分危机”来了,为了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细胞功能,它会启动“保钠”机制,肾脏会减少钠的排出,而钠具有“抓住”水分的作用(渗透压原理),钠被留住了,水也跟着被大量留在体内,导致全身性的水肿,而脸部因为皮下组织疏松、血管丰富,就成了最明显的“重灾区”。
-
碳水化合物摄入过低:
- 碳水化合物在体内会以“糖原”的形式储存在肌肉和肝脏中,每一克糖原大约能携带3-4克的水分。
- 节食后:很多人采取低碳水甚至无碳水的减肥法,身体储存的糖原会迅速被消耗掉。
- 身体的反应:随着糖原的减少,它所携带的水分也会被释放并通过尿液排出体外,这会导致体重在初期快速下降(主要是水分流失),但同时,身体会启动补偿机制,通过“醛固酮”激素来增加钠和水的重吸收,试图维持血容量,这种保水效应有时会超过排水的效应,尤其是在恢复进食碳水后,更容易出现反弹性水肿。
核心原因二:营养不良与蛋白质缺乏
-
血浆渗透压降低: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血液中一种叫做“白蛋白”的蛋白质是维持血管内外水分平衡的关键,它能像海绵一样,把血管里的水分“吸”住,防止它跑到组织间隙里去。
- 节食后:如果过度节食,导致蛋白质摄入严重不足,肝脏合成的白蛋白就会减少。
- 身体的反应:血液中白蛋白浓度下降,血浆的渗透压降低,血管里的水分就会“渗”到皮下组织,造成水肿,也就是“低蛋白性水肿”,脸部、眼睑和四肢是常见的部位。
-
代谢紊乱:
- 严重节食会导致身体能量供应严重不足,迫使身体进入“饥荒模式”(Starvation Mode)。
- 在这个模式下,身体的新陈代谢率会显著下降,以保存能量,它会疯狂储存任何能找到的能量,包括水分和脂肪,甲状腺功能等也可能受到抑制,进一步影响体液循环。
核心原因三:压力与激素变化
-
皮质醇水平升高:
- 节食本身就是一种生理和心理上的压力,身体会分泌更多的“皮质醇”(压力荷尔蒙)来应对。
- 皮质醇的作用:它会促进肾脏对钠和水的重吸收,同时也会影响胰岛素和血糖的稳定,共同导致水肿。
-
胰岛素波动:
如果节食期间仍然摄入一些精制碳水,或者之后恢复饮食时暴食,会引起血糖和胰岛素的剧烈波动,胰岛素水平的异常也会影响肾脏处理钠和水分的能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原因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减慢
-
缺乏运动:节食时人往往会感到疲劳,从而减少运动量,运动不足会导致全身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变慢,静脉和淋巴系统的回流受阻,更容易导致水分和代谢废物在组织(尤其是脸部)中堆积。
-
淋巴系统循环不佳:淋巴系统是身体的“排毒”系统,负责回收组织间液,如果身体缺乏活动和营养,淋巴循环会变慢,水分更容易滞留。
节食后脸肿的“完美风暴”通常是:
过度节食 → 钠和碳水摄入骤降 + 蛋白质摄入不足 → 身体启动“保水保命”模式(醛固酮、皮质醇分泌增加) → 水钠潴留 + 血浆渗透压降低 → 全身性水肿,脸部最为明显。
如何缓解和预防节食后的脸部浮肿?
- 采取温和的热量缺口:不要一下子节食过度,每天比总消耗少300-500大卡是比较安全和可持续的。
- 保证营养均衡:
- 足量蛋白质:确保每餐都有优质蛋白质,如鸡胸肉、鱼、虾、鸡蛋、豆制品等,这是维持血浆渗透压、防止水肿的关键。
- 优质碳水:不要完全戒断碳水,选择复合碳水,如燕麦、糙米、红薯、全麦面包,它们升糖慢,能稳定糖原和水分。
- 适量健康脂肪:如牛油果、坚果、橄榄油。
- 控制盐分,而不是完全不吃:避免高盐的加工食品、外卖和零食,烹饪时少放盐,多用香料(葱、姜、蒜、辣椒、胡椒)来调味。
- 多喝水,而不是少喝水:身体缺水时也会储水,保证每天1.5-2升水的摄入,可以促进新陈代谢和排尿,帮助身体“排毒”。
- 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有助于调节激素平衡,降低皮质醇水平。
- 适度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淋巴回流,并帮助身体更快地适应新的能量平衡。
- 轻柔按摩:每天早上用指腹从脸颊中央向太阳穴方向轻轻按摩,可以帮助淋巴液回流,暂时缓解浮肿。
如果你在恢复饮食后,脸部浮肿仍然长期不退,或者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咨询医生或营养师,排除肾脏、甲状腺等潜在的健康问题。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