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出的痧是毒素还是淤血?

tjadmin
预计阅读时长 6 分钟
位置: 首页 美容美体 正文

刮痧出的“痧”,并不是皮肤内部出血,而是毛细血管破裂后,皮下组织液和少量血液渗透到皮肤表层形成的“瘀血”或“瘀斑”。

下面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

刮痧出的痧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痧”的本质是什么?

  • 毛细血管破裂: 刮痧的原理是通过特制的刮痧板,在涂抹了介质的皮肤上进行反复的刮拭,这种外力会暂时性地、有控制地破坏皮肤表层最微小的血管——毛细血管。
  • 皮下渗出物: 当毛细血管破裂后,血管内的血液成分(主要是血浆和组织液)会渗透到毛细血管外的皮下组织中,这些含有血红蛋白等物质的渗出物,就是我们肉眼看到的“痧”。
  • 不是“毒”: 很多人误以为“痧”是身体里的“毒素”被刮了出来,这是一个常见的误解,从现代医学角度看,“痧”的主要成分是血液的渗出物,它本身并不是毒素,刮痧的真正作用是通过这个过程来刺激身体的自我修复和调节功能

为什么“痧”颜色不同?颜色代表什么?

“痧”的颜色、形态和出痧速度,在中医理论和刮痧实践中,被看作是身体内部状况的一种反映。

  • 颜色深浅:

    • 淡红色或粉红色: 通常表示身体状况较好,气血比较通畅,或者只是局部轻微的气血瘀滞。
    • 深红色或紫红色: 表示瘀滞比较严重,气血不通畅的情况比较明显,颜色越深,说明问题越久或越严重。
    • 紫黑色: 表示瘀滞非常严重,通常是长期慢性问题或寒气、湿气很重的表现。
    • 青色: 表示有明显的寒湿或气滞血瘀。
  • 出痧速度:

    • 很快出痧,且颜色深:说明该部位经络瘀堵严重。
    • 不容易出痧,或颜色很淡:说明该部位气血相对通畅,或者身体比较虚弱。

重要提示: 这些颜色解读是中医经验学的范畴,主要用于指导刮痧师判断病情的轻重和性质,而不是一个绝对的医学诊断。

刮痧出的痧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刮痧要出“痧”?

“出痧”被认为是刮痧疗法有效的一个标志,其背后的机理是:

  • 促进血液循环: “痧”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对局部组织的一种“微创伤”,身体为了修复这些微小的创伤,会调动大量的血液和免疫细胞到该区域,从而极大地促进了局部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 “活血化瘀”: 在中医理论中,“不通则痛”,气血瘀滞是导致疼痛和多种疾病的根源,刮痧通过出痧,强行将瘀滞的气血“打散”,让它们重新流动起来,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的效果。
  • 信息反射: 皮肤上的“痧”作为一种强烈的视觉和感觉信号,会通过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调节身体的自主神经系统,起到镇痛、解痉等作用。

“痧”多久会消失?如何处理?

  • 吸收时间: “痧”是身体的皮下渗出物,需要被自身的免疫系统(巨噬细胞等)识别、分解并吸收,这个过程需要时间。
    • 轻微的痧(淡红色): 通常在 3-5天 内会自行消退。
    • 严重的痧(深紫色、黑色): 可能需要 1-2周 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吸收。
  • 如何处理:
    • 无需特殊处理: “痧”会自行消退,不需要擦药或做特殊处理。
    • 保持清洁: 刮痧后6小时内不要洗澡,避免着凉,防止刮痧部位的皮肤感染。
    • 注意保暖: 刮痧后毛孔处于张开状态,要注意保暖,避免吹风、吹空调。
    • 多喝温水: 喝温水可以帮助身体加速新陈代谢,促进“痧”的吸收。
    • 避免再次刮拭: 在“痧”完全消退前,不要在同一部位进行再次刮痧。

刮痧出的“痧”是皮下毛细血管破裂后形成的渗出物,是身体对刮拭刺激的一种应激反应和自我修复的信号。 它的颜色和形态可以反映身体的健康状况,而它的形成过程则通过促进血液循环、激发身体自我调节能力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虽然看起来吓人,但它通常是无害的,并会在一段时间内被身体自然吸收。

刮痧出的痧是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展开阅读全文 --
头像
2025年最新减肥软件推荐?哪些真正有效?
« 上一篇 2025-11-07
柚子抗体减肥药真有效?还是智商税?
下一篇 » 2025-11-07

相关文章

取消
微信二维码
支付宝二维码

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1人围观

最近发表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