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Fat Embolism) 是指脂肪滴进入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并随着血液流动,最终堵塞在某些部位的小血管中,从而引发一系列严重症状的病理过程。
这听起来可能有点抽象,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血液本是一条畅通的河流,而脂肪滴就像是河里漂浮的油滴或小木块,当这些“异物”随着水流前进时,如果遇到狭窄的河道(小血管),就可能卡住,造成堵塞,影响下游的“村庄”(器官组织)的正常“供水”(血液供应)。

脂肪栓的“罪魁祸首”:脂肪栓子
进入血液的脂肪滴,在医学上被称为“脂肪栓子”(Fat Embolus),这些栓子主要来源于骨髓或皮下脂肪组织。
脂肪栓是如何形成的?
脂肪栓的形成通常与以下两种情况有关,其中最常见的是第一种:
创伤性脂肪栓(最常见)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通常发生在严重的骨骼创伤后,特别是长骨骨折(如股骨、胫骨的粉碎性骨折)或骨盆骨折。
- 过程:
- 骨折发生:骨骼受到剧烈撞击或压力而断裂,尤其是骨折端刺破了周围的骨髓静脉窦。
- 脂肪滴进入血管:骨髓中的脂肪细胞被挤压破裂,释放出大量脂肪滴。
- 进入循环:这些脂肪滴通过破裂的血管进入静脉血流。
- 肺部过滤:大部分脂肪栓子会首先被肺脏的毛细血管网拦截和过滤,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肺脏就像一个“过滤器”,能阻止这些栓子进入更广泛的体循环。
- 进入体循环:如果脂肪栓子数量巨大,或者肺脏的过滤功能被“冲垮”,部分栓子就会通过肺循环,进入动脉系统,随血液流向全身各处。
非创伤性脂肪栓(较少见)
这种情况比较罕见,可能发生在:

- 骨科手术:如全髋关节置换术、髓内钉固定术等手术过程中,骨髓内的脂肪滴可能被挤入血液。
- 高压注射:将脂类物质(如某些营养液或药物)高压注入静脉时,可能导致脂肪滴直接进入血管。
- 严重烧伤:脂肪组织坏死,释放出脂肪滴。
- 胰腺炎:胰腺组织被破坏,释放的脂肪酶可能使脂肪组织分解,产生脂肪滴。
- 某些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脂肪肝等。
脂肪栓堵塞在哪里?会引发什么症状?
脂肪栓子最终会堵塞在全身各处的小血管,但最常受累的器官是肺和大脑。
脂肪栓塞综合征
当大量脂肪栓子进入循环,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时,就称为“脂肪栓塞综合征”(Fat Embolism Syndrome, FES),这是一种严重的、可能致命的并发症,通常在创伤后12至72小时内出现。
其主要典型表现为“三联征”:
-
呼吸系统症状:
- 原因:大量脂肪栓子堵塞肺部毛细血管,导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部换气功能障碍。
- 表现:呼吸急促、胸闷、呼吸困难、发绀(嘴唇和指甲发紫),严重时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
神经系统症状:
- 原因:脂肪栓子堵塞了大脑的微小血管,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
- 表现: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头痛、嗜睡,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
皮肤黏膜瘀点疹:
- 原因:这是FES一个非常有特征性的体征,皮肤和眼睛(结膜)的微小毛细血管被脂肪栓子堵塞,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 表现:在受伤后的24至36小时内,在胸部、腋窝、颈部、肩部等部位出现针尖大小、压之不褪色的红色或紫色瘀点,这是诊断FES的重要线索。
-
其他症状:
心率加快、发热、血小板减少、尿中出现脂肪滴等。
单纯性脂肪栓塞
如果脂肪栓子数量较少,只引起轻微症状,或者仅表现为肺部或皮肤的轻微异常,而没有典型的“三联征”,则称为单纯性脂肪栓塞,症状通常较轻,可自行缓解。
如何诊断和治疗?
-
诊断:
- 病史:近期有严重的长骨骨折或大手术史。
- 临床表现:出现上述“三联征”,特别是特征性的皮肤瘀点疹。
- 辅助检查:
- 胸部X光或CT:可显示肺部有“暴风雪”样或“毛玻璃”样改变。
- 眼底检查:可能在眼底血管中发现脂肪栓子。
- 血液检查:血小板计数下降,血液中脂肪酶水平升高等。
-
治疗:
- 目前没有特效药,治疗主要是支持性治疗,帮助身体渡过难关,等待脂肪栓子被身体自然清除。
- 呼吸支持: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给予吸氧,甚至需要使用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
- 循环支持:维持血压稳定,保证重要器官的血液灌注。
- 激素治疗:有时会使用大剂量激素(如甲强龙)来减轻炎症反应,但其疗效尚有争议。
- 处理原发病:对骨折部位进行妥善的固定和处理,防止更多脂肪滴进入血液。
脂肪栓是一个严重的医疗问题,它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严重创伤(尤其是骨折)或特定医疗操作引发的一种并发症,其核心是脂肪滴进入血液并堵塞小血管,最严重的后果是脂肪栓塞综合征,可累及肺、脑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
对于发生严重骨折的患者,医生会高度警惕脂肪栓的发生,并采取预防措施(如早期对骨折进行固定)和密切观察,以便在出现症状时能及时进行抢救性治疗。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