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我将腹部穴位按照不同的“经络”系统进行分类介绍,这样更有系统性。在进行艾灸、按摩等刺激前,最好咨询专业医师或针灸师,特别是孕妇、腹部有伤口或严重疾病的患者,务必在指导下进行。
任脉 腹部穴位
任脉行于人体正前中线,是“阴脉之海”,总任一身之阴经,腹部的任脉穴位是临床上最常用、最重要的穴位之一。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穴位名称 | 定位 (简单找法) | 主要功效 | 主治范围 |
|---|---|---|---|
| 中极 | 肚脐正下方4寸(约5指宽) | 益肾气,利膀胱 |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尿频、尿急、遗尿、阳痿、早泄、月经不调、痛经、不孕不育等。 |
| 关元 | 肚脐正下方3寸(约4指宽) | 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 保健要穴,改善虚损、乏力、畏冷;治疗腹泻、腹痛、遗尿、遗精、月经不调、不孕、以及各种“虚症”。 |
| 气海 | 肚脐正下方1.5寸(约2指宽) | 益气助阳,调经固经 | 保健要穴,改善气虚乏力、腹痛、腹泻、月经不调、痛经、阳痿,常与关元合用,称为“阴阳双补”。 |
| 神阙 | 肚脐正中央 | 温阳救逆,利水固脱 | 生命之根,此穴禁针,多用艾灸或敷贴,用于虚脱、腹痛、腹泻、水肿、小便不禁等。 |
| 水分 | 肚脐正上方1寸(约1指宽) | 健脾利水 | 水肿、腹胀、腹泻、小便不利。 |
| 下脘 | 肚脐正上方2寸(约3指宽) | 健胃消食,和胃降逆 | 胃痛、腹胀、呕吐、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
| 中脘 | 肚脐正上方4寸(约5指宽) | 和胃健脾,化湿降逆 | 胃之募穴,是治疗一切胃病的要穴,胃痛、胃胀、反酸、呕吐、呃逆、食欲不振、腹泻等。 |
| 上脘 | 肚脐正上方5寸(约6指宽) | 和胃降逆 | 胃痛、呕吐、呃逆、癫痫。 |
| 膻中 | 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在腹部正中线,平第4肋间) | 宽胸理气,活血通络 | 气会,胸闷、气短、心悸、咳嗽、哮喘、乳腺增生、乳汁不足等一切“气”病。 |
胃经 腹部穴位
足阳明胃行于腹部,距离任脉2寸(约3指宽)、4寸(约5指宽)。
| 穴位名称 | 定位 (简单找法) | 主要功效 | 主治范围 |
|---|---|---|---|
| 天枢 | 肚脐旁开2寸(约3指宽) | 调理肠道,理气消滞 | 大肠之募穴,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要穴,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痢疾、肠鸣。 |
| 外陵 | 肚脐旁开2寸,再向下1寸 | 调理肠胃 | 腹痛、疝气、痛经。 |
| 大巨 | 肚脐旁开2寸,再向下2寸 | 调理膀胱,益肾 | 小便不利、遗尿、阳痿、疝气、便秘。 |
| 水道 | 肚脐旁开2寸,再向下3寸 | 利水通淋 | 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痛经、不孕。 |
| 归来 | 肚脐旁开2寸,再向下4寸 | 活血调经 | 妇科要穴,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白带过多、盆腔炎、阳痿、疝气。 |
| 气冲 | 肚脐旁开2寸,再向下5寸,腹股沟上方 | 调理气血 | 腹痛、疝气、月经不调、不孕、阳痿。 |
肾经 腹部穴位
足少阴肾经行于腹部,距离任脉0.5寸(约1指宽),非常靠近中线。
| 穴位名称 | 定位 (简单找法) | 主要功效 | 主治范围 |
|---|---|---|---|
| 肓俞 | 肚脐旁开0.5寸(约1指宽) | 调理肠胃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 |
| 四满 | 肚脐旁开0.5寸,再向下1寸 | 调理下焦 | 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不孕、腹痛、疝气。 |
| 中注 | 肚脐旁开0.5寸,再向下2寸 | 调理下焦 | 腹痛、便秘、月经不调。 |
| 盲俞 | 肚脐旁开0.5寸,再向下3寸 | 调理肠胃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 |
| 商曲 | 肚脐旁开0.5寸,再向下4寸 | 调理肠胃 | 腹痛、腹胀、便秘、腹泻。 |
| 石关 | 肚脐旁开0.5寸,再向下5寸 | 调理肠胃 | 腹痛、呕吐、便秘。 |
脾经 腹部穴位
足太阴脾经行于腹部,距离任脉4寸(约5指宽)。
| 穴位名称 | 定位 (简单找法) | 主要功效 | 主治范围 |
|---|---|---|---|
| 冲门 | 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约4指宽) | 调理下焦 | 腹痛、疝气、崩漏、带下。 |
| 府舍 | 冲门穴上方0.7寸 | 调理肠胃 | 腹痛、疝气。 |
| 腹结 | 大横穴下1.3寸 | 调理肠胃 | 腹痛、腹泻、疝气。 |
| 大横 | 肚脐旁开4寸(约5指宽) | 理气调肠,通便 | 腹胀、腹痛、便秘、腹泻。 |
| 腹哀 | 大横穴上3寸 | 健脾和胃 | 消化不良、腹痛、便秘。 |
总结与保健建议
-
核心保健区:神阙(肚脐)、气海、关元 这三个穴位构成了腹部的“黄金三角区”,是温阳补气、调理全身的根本,日常可以温和地用手掌顺时针或逆时针按摩,或者进行艾灸(隔姜灸或温和灸),对改善虚寒体质、提升免疫力有奇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消化系统要穴:
- 中脘:胃不舒服的“第一选择”。
- 天枢:肠道问题的“总开关”,无论是腹泻还是便秘都有效。
-
妇科要穴:
- 关元、气海、归来 是调理月经、痛经、不孕等妇科问题的常用组合。
-
注意事项:
- 饭后不宜:饭后半小时内不宜进行腹部按摩或艾灸,以免影响消化。
- 力度适中:按摩时力度要柔和、渗透,避免用力过猛。
- 避开特殊时期:女性在怀孕期间,绝对禁止刺激腹部穴位(尤其是合谷、三阴交、肩井等,但腹部穴位也要避开),以免引发流产。
- 皮肤破损:腹部有伤口、炎症或皮肤病时,不要刺激相关穴位。
希望这份详细的介绍能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利用腹部的穴位来维护健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