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光”这个词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但核心思想都是一样的:突出重点,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
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领域来详细解释高光的作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妆领域
在美妆中,高光是指使用比肤色亮、带有珠光或闪粉的化妆品,涂抹在面部骨骼凸起或需要“提亮”的部位。
主要作用:
- 打造立体轮廓: 这是最核心的作用,通过在面部高光区(如颧骨上方、鼻梁、眉骨、下巴、额头)提亮,利用光影对比,视觉上让这些部位“凸”出来,而用阴影修容的部位“凹”下去,从而塑造出立体的脸部轮廓,让脸型更紧致、更小。
- 提升面部光泽感: 高光能赋予皮肤一种由内而外透出的、健康的光泽感,使肌肤看起来水润、饱满,告别暗沉和“死气沉沉”。
- 视觉焦点引导: 将高光点放在你希望别人第一眼看到的地方,比如眼角的闪亮高光可以放大双眼,鼻梁上的高光可以让视线集中,起到视觉引导的作用。
- 修饰面部瑕疵: 在泪沟、法令纹等凹陷处使用柔和的高光,可以在视觉上“填平”这些纹路,让皮肤看起来更平滑。
美妆中的高光 = “打光”,它让脸部在不同光线下都显得精致有型。
摄影与图像处理领域
在摄影和后期处理(如Photoshop)中,高光指的是图像中最亮、最白的区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作用:
- 塑造立体感和空间感: 和美妆原理相同,利用光影对比来表现物体的三维形态,拍摄一个苹果,高光区会让我们感觉到它是圆的、有体积的,而不是一个平面的圆形。
- 引导视觉中心: 明亮的高光区域会最先吸引观众的视线,摄影师可以巧妙地利用这一点,将主体安排在画面中最亮的地方,突出主题。
- 营造氛围: 强烈的高光和深邃的阴影可以营造出戏剧性、硬朗、有力的氛围(如伦勃朗光);而柔和、均匀的高光则能营造出清新、明亮、柔和的氛围。
- 表现质感: 高光能很好地表现出物体的材质,金属的高光锐利、有光泽,而布料的高光则柔和、漫反射,一张照片中高光的处理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物体质感的真实感。
- 调整画面曝光和影调: 在后期处理中,调整“高光”滑块可以压暗过曝的区域,恢复亮部细节,让画面的整体影调更和谐。
绘画与艺术领域
在绘画中,高光是“三大面五大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体受光后最亮的部分。
主要作用:
- 定义光源: 高光的位置、形状和强度直接揭示了光源的方向、性质(硬光或软光)和颜色,没有高光,画面就没有明确的光源。
- 表现质感: 这是绘画中表现材质的关键,玻璃、陶瓷、金属、水面等光滑物体,其高光清晰、锐利;而木头、纸张、皮肤等粗糙物体,其高光则模糊、柔和。
- 创造深度和体积: 通过对高光、中间调和阴影的精细描绘,画家可以在二维的平面上创造出三维的、有深度的空间感。
- 增加画面的生动性和真实感: 精准的高光处理能让静物肖像或风景画“活”起来,使其看起来更加逼真、可信。
文学与演讲领域
在文学或演讲中,“高光”是一个比喻,指代最精彩、最激动人心、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片段或时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主要作用:
- 突出核心思想: 将最重要的论点、最感人的故事或最震撼的数据放在“高光”部分,确保它能被听众或读者牢牢记住。
- 增强感染力: 通过精心设计的高潮部分,可以调动听众的情绪,使其产生共鸣,从而达到更好的沟通效果。
- 强化记忆点: 好的“高光”就像电影的经典镜头,让人过目不忘,成为整个作品或演讲最鲜明的标签。
高光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 立体化: 无论是脸庞、物体还是故事,高光都能增加其深度和维度。
- 焦点化: 它能引导视线,突出重点,让人第一眼就关注到核心。
- 质感化: 它能清晰地表现出物体的材质或内容的精彩程度。
- 氛围化: 它能极大地影响和烘托整体的风格和情绪。
无论你是在化妆、拍照、画画,还是在构思一个故事,善用“高光”都是让你的作品从“普通”迈向“出色”的关键一步。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