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角质是护肤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理解为“给皮肤做一次大扫除”,帮助清除老废角质,让皮肤恢复健康、透亮的状态。
下面我们来详细分解一下去角质的具体作用、原理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去角质的核心作用
改善肤质,让皮肤更光滑、细腻
皮肤表层由一层层角质细胞(砖块)和细胞间的脂质(灰浆)构成,形成一道保护屏障,随着时间推移,老废的角质细胞会自然脱落,但有时这个过程会变慢,导致角质堆积。
- 效果:堆积的角质会让皮肤表面摸起来粗糙、不光滑,甚至像砂纸一样,定期去角质可以移除这些“障碍”,摸起来和看起来都会立刻变得细腻、平滑。
提亮肤色,改善暗沉、发黄
老废角质中含有已经死亡的细胞和黑色素,它们堆积在皮肤表面,会像一层灰蒙蒙的纱一样,让肤色看起来暗沉、无光泽、发黄。
- 效果:通过去除这层“死皮”,皮肤底层的、充满活力的细胞得以展现,肤色会立刻显得透亮、有光泽,看起来气色更好。
疏通毛孔,预防粉刺、黑头、痘痘
毛孔堵塞是很多皮肤问题的根源,老废角质和皮脂混合在一起,很容易堵塞毛孔,形成粉刺(开口的即黑头,闭口的即白头),如果毛孔长期堵塞,还可能引发痘痘。
- 效果:定期去角质可以帮助疏通毛孔,让皮脂正常排出,从而有效预防粉刺和痘痘的形成,并改善已有的黑头问题。
帮助后续护肤品吸收,提升护肤效果
皮肤表面堆积的厚厚角质层,就像一堵墙,会阻碍后续的精华、面霜等营养成分的渗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效果:去角质相当于为护肤品“清出了一条路”,让活性成分能更顺利地到达皮肤深层,从而大大提高护肤品的吸收率和功效,你花大价钱买的精华,可能会因为角质过厚而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促进皮肤新陈代谢,维持皮肤健康
去角质是“加速”了皮肤的自然更新周期,健康的皮肤有自我更新的能力,但这个过程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慢。
- 效果:通过温和地去除老废角质,可以刺激皮肤底层的新细胞生成,让皮肤的整体代谢更顺畅,维持一个更年轻、更健康的皮肤状态。
去角质的原理
去角质主要分为两大类,其原理也不同:
-
物理去角质
- 原理:通过摩擦的方式,直接磨掉皮肤表面的老废角质。
- 常见产品:磨砂膏、洁面仪(如Clarisonic)、含有微小颗粒的洁面产品、去角质凝胶(通过摩擦搓出老废角质)。
- 特点:即时效果明显,能立刻感受到皮肤变光滑,但如果颗粒太粗或手法过重,容易过度摩擦,损伤皮肤屏障。
-
化学去角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理:利用化学成分溶解或软化细胞间的“胶水”(连接角质细胞的脂质),让老废角质自然脱落。
- 常见成分:
- 果酸:如甘醇酸、乳酸,分子较小,水溶性,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适合改善粗糙、暗沉。
- 水杨酸:脂溶性,能深入毛孔内部,溶解油脂和角质,非常适合油性、痘痘肌和黑头问题。
- 其他:如杏仁酸(比果酸温和)、复合酸等。
- 特点:作用更均匀、深入,不易产生物理摩擦造成的损伤,是目前更主流和推荐的方式。
谁需要去角质?频率如何?
-
适合人群:
- 油性皮肤、混合性皮肤(T区油)
- 肤色暗沉、不均匀
- 毛孔粗大、有黑头、白头
- 皮肤粗糙、摸起来不光滑
- 护肤品吸收不好
-
不适合或需谨慎的人群:
- 干性皮肤:去角质过于频繁会加剧干燥。
- 敏感性皮肤:极易受到刺激,应选择最温和的产品或咨询医生。
- 皮肤屏障受损时:如正在过敏、泛红、刺痛、有伤口或晒伤期间,绝对不能去角质。
- 痘痘严重期(特别是囊肿、结节型):强行去角质可能加重炎症。
-
去角质频率:
- 油性皮肤:每周1-2次
- 中性/混合性皮肤:每周1次或每两周1次
- 干性/敏感性皮肤:每2-4周1次,或使用更温和的产品(如低浓度果酸、杏仁酸)
- 黄金法则:“宁少勿多”,如果去角质后皮肤感到干燥、紧绷、泛红,说明去得太频繁或产品太刺激,应立即停止或降低频率。
去角质是一项能带来显著改善的护肤步骤,它能让你的皮肤更光滑、更明亮、更通透,并能提升整体护肤效果,但关键在于“科学、适度”。
- 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对于大多数人,尤其是新手,从低浓度的化学去角质产品开始会更安全、更有效。
- 注意频率:不要过度追求“磨皮”效果,温和地维持皮肤健康才是最终目的。
- 加强保湿和防晒:去角质后,皮肤屏障会暂时变薄,因此后续的保湿和严格防晒至关重要,以保护新生、娇嫩的皮肤。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