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市场,实施“中国优先”战略
资生堂全球最受关注的新闻,无疑是其针对中国市场的重大战略转型,在经历了连续几个季度的业绩下滑后,特别是中国市场的疲软,资生堂宣布将实施“中国优先”的战略,将中国市场的地位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
战略调整:“中国优先”与组织架构重组
这是近期最核心、影响最深远的变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成立“中国本地化经营战略委员会”:
- 目的:将决策权下放至中国,实现更快速、更精准的市场响应。
- 举措:由集团高管直接领导,成员包括中国区各业务负责人,该委员会将全权负责制定和执行中国市场的战略,包括产品开发、营销、渠道管理等,旨在摆脱过去“总部决策、中国执行”的慢节奏。
-
集团高层频繁访华,表达坚定信心:
- 资生堂全球CEO鱼谷雅彦(Masahiko Uotani)等高管多次在短期内访华,与重要渠道伙伴(如阿里巴巴、京东)和核心团队会面。
- 信号:这不仅是视察,更是向市场、合作伙伴和员工传递“中国是集团未来增长引擎”的强烈信号,稳定军心。
-
目标:重夺增长势头:
资生堂明确表示,希望通过这些变革,在2025财年(截至2025年3月)内,在中国市场实现恢复性增长,扭转当前的下滑局面。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财务表现:面临挑战,但中国市场是关键
-
2025财年第一季度(2025年4-6月)财报要点:
- 销售额:集团整体销售额为2786亿日元,同比下降3.5%。
- 营业利润:营业利润为265亿日元,同比大幅下降38.5%。
- 中国市场表现:作为最大市场,销售额下降了11.6%,主要原因包括:
- 消费降级趋势:消费者转向性价比更高的品牌或国货。
- 渠道竞争激烈:抖音、小红书等新兴渠道对传统电商和线下渠道的冲击。
- 产品创新不足:未能完全捕捉到中国消费者快速变化的需求。
-
全年展望:
资生堂下调了2025财年的全年业绩预期,反映出其在全球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面临的重重挑战。
品牌与产品动态:创新与聚焦
尽管面临压力,资生堂在品牌和产品层面依然在积极求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高端护肤线持续发力:
- “红腰子”精华 (Redness Relief Serum):依然是集团在中国市场的绝对王牌,持续进行营销和内容创新,巩固其“敏感肌修护专家”的地位。
- “悦薇” (Timeless):针对抗老需求,不断推出新配方和新产品线,如“悦薇小针管”精华等,维持高端形象。
-
关注“她经济”与成分党:
- 新品研发更注重与中国消费者的沟通,强调“科学实证”和“东方成分”(如芍药根、牡丹根等),以迎合成分党趋势。
- 营销上更注重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与KOL/KOC合作,进行场景化、故事化的内容种草。
-
香水业务调整:
集团正在对其香水业务进行战略评估,可能涉及品牌精简或重组,以集中资源发展更具潜力的核心香水品牌。
渠道与营销:拥抱数字化与本土化
-
深化与阿里巴巴的合作:
- 双方合作升级,不仅仅是销售渠道,更在数据共享、新品共创、消费者洞察等方面进行深度绑定,利用天猫的数据洞察来指导产品研发。
- 资生堂是阿里巴巴“品牌孵化计划”的重要合作伙伴,旨在帮助品牌在电商生态中实现长效增长。
-
全渠道融合:
推动线上线下一体化体验,例如通过线下门店提供线上专享服务,利用小程序等工具连接消费者,实现会员体系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持续投入,塑造负责任企业形象
这是资生堂长期以来的战略重点,近期也有新进展。
-
“资生堂可持续发展2030”路线图:
- 核心目标:到2030年,实现所有产品包装100%可回收、可重复填充或可降解。
- 举措:推广替换装(Refillable Pouches)、使用可持续材料(如PCR再生塑料)、减少包装体积等。
-
“美力共生”计划:
- 在中国持续推进,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
- 开展环保公益活动、支持女性职业发展、确保供应链的道德采购等,以提升品牌在中国消费者心中的好感度和美誉度。
资生堂当前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其最新报道的核心可以概括为:
- 危机感:面对中国市场的严峻挑战,集团上下感受到了巨大的业绩压力。
- 决心:通过“中国优先”战略和组织架构重组,展现出重塑在华业务的坚定决心。
- 行动:在产品、渠道、营销等各方面都在进行积极的本土化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中国市场。
- 长期主义:可持续发展依然是其品牌建设的重要基石,旨在构建长期的竞争力。
资生堂能否成功“掉头”,关键在于其“中国优先”战略能否真正落地,以及能否快速、准确地抓住中国新一代消费者的心,这将是全球美妆行业持续关注的焦点。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