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原因:纤维本身的特性
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毛衣的毛线是由各种纤维纺成的,不同纤维的物理特性决定了它们是否容易掉毛。
天然纤维
-
羊毛/羊绒: 这是掉毛“重灾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天然鳞片结构: 羊毛纤维表面有像鱼鳞一样的鳞片层,在穿着和摩擦过程中,这些鳞片会相互刮蹭、翘起,导致纤维末端松散,从而产生毛球和掉毛。
- 短纤维: 羊绒和美利奴羊毛等虽然品质高,但纤维本身有一定长度,并非无限长,在纺纱过程中,较短的纤维更容易从纱线中脱落。
- 羊绒: 比普通羊毛更细、更软,但纤维更短,所以掉毛现象通常比普通羊毛更明显。
-
棉、麻: 相对好一些,但也会掉。
- 短纤维: 棉和麻的天然纤维长度有限,纺纱后,一些较短的纤维会从纱线中“站”出来,形成毛茸茸的感觉,也就是我们说的“掉毛”。
化学纤维
-
腈纶/人造毛: 这是模仿羊毛的纤维,掉毛情况也很常见。
- 短纤维工艺: 为了降低成本,很多腈纶纤维采用短纤维纺纱,这些短纤维在纱线中抱合力不强,非常容易在摩擦中脱落。
- 强度问题: 虽然腈纶本身强度不低,但纤维之间的结合力不如天然纤维紧密。
-
涤纶/聚酯纤维: 掉毛情况相对最轻。
- 长丝: 很多涤纶产品是使用长丝(一根很长的纤维)织成的,而不是短纤维,因此从根本上解决了短纤维脱落的问题,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运动速干衣不容易掉毛。
纱线与编织工艺
即使纤维相同,不同的处理方式也会导致掉毛程度的巨大差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纱线捻度: 纱线是由纤维加捻拧成的。捻度越高,纤维抱得越紧,纱线越结实,掉毛就越少,但捻度过高,毛衣会变硬、变板,所以柔软的毛衣往往捻度较低,掉毛风险也更高。
- 织物结构:
- 针织结构: 毛衣是针织品,线圈之间有空隙,纤维更容易在摩擦中从线圈中被“蹭”出来。
- 密度: 织物越稀疏(比如镂空款式),纤维越容易松动和脱落。
- 后整理工艺: 优质的毛衣在出厂前会经过“烧毛”或“剪毛”处理,用高温烧掉或用机器剪掉纱线表面多余的绒毛,能显著减少初期的掉毛,一些廉价产品可能会省略这一步。
穿着与保养方式
这是我们自己可以控制,也是影响掉毛最直接的因素。
- 摩擦: 这是掉毛的最大“元凶”,穿着毛衣时,与背包、座椅、沙发、其他衣物的反复摩擦,会使纱线中的纤维松动、断裂并脱落。
- 洗涤方式:
- 大力揉搓: 手洗时用力揉搓,或洗衣机使用强力洗涤模式,都会对毛衣造成巨大物理摩擦,导致大量纤维脱落。
- 水温不当: 过热的水会损伤纤维,使其变得脆弱易断。
- 未使用洗衣袋: 直接扔进洗衣机,毛衣会与其他衣物(特别是有拉链、纽扣的衣物)疯狂“互殴”,掉毛量激增。
- 晾晒方式: 晾晒时毛衣自身重量会拉伸,如果悬挂不当,变形和纤维脱落会更严重,平铺晾干是最好的方式。
- 初次穿着: 新毛衣在穿着和洗涤几次后,会有一个“掉浮毛”的过程,这是纺纱过程中残留的、没有完全固定在纱线里的短纤维脱落,属于正常现象,几次之后就会趋于稳定。
质量问题
也不能完全排除质量问题。
- 劣质原料: 使用了过多的短纤维、回收纤维或下脚料纺纱,这些纤维本身就不稳定,非常容易掉毛。
- 工艺粗糙: 纱线捻度不均、编织密度过低、没有经过必要的后处理等,都会加剧掉毛问题。
如何减少和解决毛衣掉毛问题?
知道了原因,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
-
购买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选择优质纤维: 如果预算允许,选择长绒棉、美利奴羊毛、丝光棉等品质更好的纤维。
- 关注纱线捻度: 摸起来手感结实、不易散开的毛衣,通常捻度更高,更耐穿。
- 看标签: 了解成分,心里有数。
-
初次穿着前:
- 冷冻法: 将新毛衣装进塑料袋,放入冰箱冷冻几个小时,低温可以使纤维收缩,减少浮毛脱落。
- 胶带/粘毛器: 用宽胶带或专用的粘毛器轻轻粘去表面的浮毛。
-
洗涤时:
- 冷水手洗: 最好用冷水或温水,加入专用洗涤剂,轻柔按压,切忌揉搓。
- 使用洗衣袋: 如果机洗,务必放入洗衣袋,选择“轻柔模式”。
- 反面清洗: 将毛衣反过来洗涤,可以减少表面摩擦。
-
晾晒时:
- 平铺晾干: 将毛衣平铺在晾衣网上,避免因悬挂而拉伸变形。
-
穿着时:
- 减少摩擦: 尽量避免长时间背帆布包或坐在粗糙的沙发上,可以披着,而不是直接穿在外套内。
- 定期清理: 使用粘毛器或毛球修剪器去除已经形成的毛球和浮毛。
毛衣掉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几乎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选择优质产品、采用正确的洗涤保养方法,我们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掉毛现象,让心爱的毛衣陪伴我们更久。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