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减肥期间感到饥饿是常态,但如果选错了食物,很容易前功尽弃,核心原则是:选择“低热量、高体积、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这样既能填饱肚子,又不会给身体带来过多负担。
以下为你整理了一份详细的“饥饿自救”食物清单,并附上了选择逻辑和实用建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金原则:为什么这些食物不会胖?
在选择食物前,先理解背后的逻辑,你就能举一反三:
- 高饱腹感:食物体积大、纤维或蛋白质含量高,能在胃里占据更多空间,给大脑强烈的“我饱了”的信号。
- 低血糖反应:选择升糖指数(GI)低的食物,可以避免血糖像坐过山车一样急剧升高后又快速下降,从而减少饥饿感的反复来袭。
- 高营养密度:在同样热量的前提下,选择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满足身体对营养的需求,避免“假性饥饿”(身体只是缺某种营养素)。
- 高热效应:身体消化某些食物(尤其是蛋白质)需要消耗更多热量,这被称为“食物热效应”,相当于你吃东西的同时还在“燃脂”。
饿了可以放心吃的食物清单
第一梯队:最佳选择(强烈推荐)
这类食物几乎可以无限制地吃,能带来极强的饱腹感。
-
蔬菜类(尤其是非淀粉类蔬菜)
- 为什么好:热量极低,水分和纤维含量极高,体积大。
- 推荐吃法:生吃(黄瓜、圣女果、彩椒)、水煮/清炒(西兰花、菠菜、生菜、黄瓜、冬瓜、芹菜、芦笋)。
- 注意:避免用过多的油来烹饪,可以选择少量醋、酱油、芥末等调味。
-
优质蛋白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好:饱腹感最强,消化时消耗热量多,能维持肌肉不流失。
- 推荐食物:
- 鸡蛋:尤其是水煮蛋、茶叶蛋,一颗蛋约70大卡,营养全面。
- 无糖/低脂奶制品:希腊酸奶(蛋白质含量是普通酸奶的2-3倍)、茅屋奶酪(Cottage Cheese)。
- 豆制品:无糖豆浆、豆腐、豆干。
- 瘦肉:鸡胸肉、瘦牛肉、虾仁(水煮或清蒸最佳)。
第二梯队:聪明选择(适量吃)
这类食物热量比第一梯队稍高,但依然是非常好的加餐选择,注意控制分量。
-
低糖水果
- 为什么好:提供天然甜味、维生素和纤维,满足想吃零食的欲望。
- 推荐食物:莓果类(草莓、蓝莓、树莓)、西柚、苹果、梨、桃子、猕猴桃。
- 注意:每天一个拳头的量即可,避免喝果汁(会丢失纤维,糖分浓缩)。
-
复合碳水化合物
- 为什么好:提供持续的能量,富含B族纤维,升糖缓慢。
- 推荐食物:一小把(约20-30克) 原味坚果(杏仁、核桃)、半根 玉米、一小块(约100克) 红薯/紫薯、一小碗 燕麦(非速溶)。
- 注意:分量是关键!它们热量不低,吃多了照样会胖。
-
高汤、少油汤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好:体积大,能占据胃部空间,提供温暖和满足感。
- 推荐食物:蔬菜汤(用番茄、冬瓜、白菜等煮,少油或无油)、菌菇汤、番茄蛋花汤。
- 注意:避免浓稠的奶油汤、骨汤(上面浮着一层油)。
应该警惕的食物(饿的时候千万别碰)
这些食物会迅速让你摄入过多热量,并让你更快地感到饥饿。
- 高糖零食:饼干、蛋糕、糖果、巧克力、含糖饮料,它们会让你的血糖飙升,然后迅速下降,导致你更饿,陷入恶性循环。
- 油炸和高脂肪食品:薯片、炸鸡、方便面,热量炸弹,一小包的热量可能需要你慢跑半小时才能消耗。
- 精加工碳水化合物:白面包、白米饭、馒头,它们消化快,饱腹感差,容易吃过量。
- 水果干:葡萄干、芒果干等,在脱水过程中糖分被浓缩,一小把的热量可能相当于一大新鲜水果。
实用小贴士
- 预防胜于治疗:与其等到非常饿的时候才找吃的,不如在正餐之间安排一次健康的加餐(如上午10点或下午3点),这样可以避免下一餐因为过度饥饿而暴饮暴食。
- 多喝水:有时候身体会把“渴”的信号误解为“饿”,感到饥饿时,先喝一杯温水或黑咖啡/无糖茶,等待15分钟,看看饥饿感是否缓解。
- 改变进食顺序:如果正餐时容易饿,可以尝试先喝汤,再吃蔬菜,然后吃蛋白质(肉/蛋/豆制品),最后吃主食(碳水化合物),这样在吃高热量主食前,你已经有了饱腹感。
- 选择“咀嚼”型食物:选择需要多咀嚼的食物,如蔬菜、瘦肉等,咀嚼能增加饱腹感,并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接收“饱了”的信号(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0分钟)。
当你减肥感到饥饿时,首选一大碗水煮蔬菜或一杯无糖酸奶/一个水煮蛋,如果想吃点甜的,就选择一小份莓果。选择权在你手里,聪明的选择能让你在减肥路上走得更轻松、更持久。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