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概括
恒牙,也称为“永久牙”或“恒齿”,是人在乳牙脱落后,继长出来的第二副、也是最后一副牙齿,它会陪伴我们一生,承担主要的咀嚼功能,并决定我们的面部美观和发音。
详细解释
为了更好地理解恒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与乳牙的区别
我们的一生会经历两副牙齿:
-
第一副:乳牙
- 数量:共20颗(上下颌各10颗)。
- 功能:为幼儿提供咀嚼食物、辅助发音、以及为恒牙的萌出预留空间的作用。
- 特点:牙冠较小,颜色较白,牙根较短。
-
第二副:恒牙
- 数量:正常情况下,共28-32颗。
- 28颗: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
- 4颗智齿(第三磨牙):是后来萌出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或者有的人只长1-2颗,所以总数在28到32颗之间。
- 功能:承担一生的咀嚼重任,对维持面部形态和清晰发音至关重要。
- 特点:牙冠较大、颜色偏黄(比乳牙黄)、牙根长而坚固。
- 数量:正常情况下,共28-32颗。
恒牙的萌出时间
恒牙不是一夜之间长出来的,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从6岁左右开始,一直持续到12-13岁左右,智齿(第三磨牙)的萌出时间最晚,通常在17-25岁之间,甚至更晚或终生不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大致的萌出顺序:
- 第一磨牙(六龄齿):在6岁左右,在所有乳牙的最后面悄悄长出,是第一颗萌出的恒牙,非常重要,但常被误认为是乳牙而忽略。
- 切牙和尖牙:替换门牙旁边的乳牙,大概在7-9岁。
- 前磨牙:替换乳磨牙,大概在10-12岁。
- 第二磨牙:在第一磨牙后面萌出,大概在11-13岁。
- 第三磨牙(智齿):在17-25岁或更晚萌出。
恒牙的结构
恒牙比乳牙更坚固,结构也更复杂,分为三部分:
- 牙冠:露在牙龈外面的部分,是咀嚼时直接与食物接触的部分,牙冠最外层是坚硬的牙釉质,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组织。
- 牙根:埋在牙槽骨内的部分,起固定牙齿的作用,牙根表面覆盖着牙骨质,内部有牙本质和容纳神经血管的牙髓腔。
- 牙颈:牙冠与牙根的连接处。
恒牙的重要性
恒牙一旦脱落或损坏,不会再长新的出来(除了智齿位置可能萌出其他牙齿,但那不是替换),保护好恒牙至关重要,因为它具有以下不可替代的功能:
- 咀嚼功能:将食物磨碎,帮助消化。
- 辅助发音:清晰的发音离不开牙齿的帮助,特别是齿音(如s, z, c)。
- 维持面部美观:牙齿和牙槽骨支撑着我们的面部轮廓,健康的牙齿让人笑得更自信。
- 维持牙列稳定:牙齿之间相互依存,缺牙会导致邻牙倾斜、对颌牙伸长等问题,影响整个口腔健康。
总结表格:乳牙 vs. 恒牙
| 特征 | 乳牙 (Baby Teeth) | 恒牙 (Permanent Teeth) |
|---|---|---|
| 数量 | 20颗 | 28-32颗 |
| 大小 | 较小 | 较大 |
| 颜色 | 较白 | 偏黄 |
| 牙根 | 较短 | 较长、坚固 |
| 功能 | 咀嚼、辅助发音、为恒牙预留空间 | 主要咀嚼、维持面部形态和发音 |
| 替换情况 | 会被恒牙替换 | 脱落后不会再生(智齿除外) |
| 萌出时间 | 出生后6个月到2-3岁全部萌出 | 6岁开始,12-13岁基本长齐,智齿最晚 |
核心要点: 恒牙是我们的“终身伴侣”,一旦失去就无法再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看牙医),对保护恒牙、拥有健康的口腔和全身健康都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