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是中国传统饮食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糖,它不仅味道甘甜,在中医理论中还有着独特的功效和好处,我们可以从现代营养学和传统中医两个角度来看待冰糖的好处。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
从现代科学的角度看,冰糖的主要成分是蔗糖,和白糖、红糖一样,都属于碳水化合物,能快速为身体提供能量,但相比其他糖类,冰糖有一些独特的“加分项”:

-
纯度较高,杂质较少:冰糖是白砂糖经过再结晶而成的,纯度非常高,几乎不含其他矿物质或维生素,这意味着它的口感更纯粹、更清甜,没有红糖的“糖蜜味”或白糖可能带有的轻微杂味。
-
不易使血糖飙升(相对而言):虽然所有糖都会升高血糖,但冰糖的升糖指数(GI值)相较于白糖会稍低一些,这是因为冰糖是大的结晶体,人体消化和吸收它的速度会稍微慢一点,从而避免了血糖的急剧波动,但这绝不意味着可以多吃,糖尿病患者仍需严格控制。
-
润喉效果更佳:这是冰糖最广为人知的好处,由于冰糖质地坚硬、清凉,在中医理论中其“性味”为甘、平,因此被认为在润喉方面效果尤其突出,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常见的润喉糖、止咳糖浆(如川贝枇杷膏)中常常会加入冰糖。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看
这是冰糖最核心的价值所在,在中医里,食物和药物一样,都有其“四气五味”(寒、热、温、凉;酸、苦、甘、辛、咸)和归经(对哪些脏腑有作用)。

-
润肺止咳,化痰:这是冰糖最重要的功效,中医认为,冰糖性味甘、平,入肺、脾经,它能滋阴润燥、清热润肺,对于因肺燥引起的干咳、无痰或少痰、喉咙干痒、声音嘶哑等症状,冰糖有很好的缓解作用,经典的食疗方如“冰糖炖雪梨”、“冰糖炖银耳”,就是利用了冰糖的这个特性。
-
清热去火:冰糖性平偏凉,有一定的清热作用,对于因“上火”引起的口干舌燥、咽喉肿痛、心烦等症状,适量食用冰糖可以帮助降火。
-
补中益气,缓急止痛:中医认为“甘味”能补益脾气,对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的人,冰糖可以起到一定的补益作用,甘味药还有“缓急止痛”的效果,可以缓解因虚寒引起的腹痛。
-
调和药性:在许多中药方剂中,冰糖常被用作“药引”,它的主要作用是调和药味,使苦涩的药汤变得甘甜一些,更容易入口,同时也能缓和某些药物的刺激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冰糖的常见食疗方
利用冰糖的润肺功效,民间流传着许多简单有效的食疗方法:
- 冰糖炖雪梨:将雪梨去核,放入冰糖,隔水蒸熟,对风热感冒或肺燥引起的咳嗽、咽干有很好的效果。
- 冰糖炖银耳:银耳富含胶质,与冰糖同炖,能滋阴润肺、养颜美容,是经典的养生甜品。
- 冰糖炖川贝:川贝母是止咳的良药,与冰糖一起炖煮,对治疗热咳、燥咳效果显著,著名的“川贝枇杷膏”就是基于这个原理。
- 冰糖红枣茶:红枣补气血,冰糖调和,一起泡水喝可以养血安神,适合气血不足、睡眠不佳的人。
食用冰糖的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冰糖虽好,但毕竟是糖,过量食用会带来很多健康风险:
- 热量高,易导致肥胖:冰糖是纯碳水化合物,热量很高,长期过量摄入会导致热量超标,引发肥胖。
- 增加龋齿风险:糖是口腔细菌的“美食”,吃完糖后如果不及时清洁口腔,极易蛀牙。
- 血糖波动大: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的人群应严格避免或少吃,健康人群也应控制摄入量,避免餐后血糖急剧升高。
- 痰湿重者不宜多吃:中医认为,痰湿体质的人(体型肥胖、口中黏腻、舌苔厚腻)不宜多吃甘甜之品,因为“甘能助湿”,会加重痰湿症状。
冰糖的好处主要体现在润肺止咳、清热润燥上,尤其在作为食疗辅助时,效果比白糖和红糖更佳,但它本质上仍是糖,核心在于“适量”。
- 如果你:因肺燥而咳嗽、喉咙不适,或想用它来做食疗甜品,那么冰糖是个很好的选择。
- 但如果你:正在控制体重、患有糖尿病,或有痰湿问题,那么一定要严格控制冰糖的摄入量,甚至不吃。
健康饮食的关键在于均衡,享受冰糖带来的甘甜和滋养时,切记不要过量。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