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癣?
甲癣,俗称“灰指甲”或“甲癣病”,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甲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指甲或趾甲)及甲下组织的传染性疾病。
就是你的指甲被真菌“吃掉”了,导致指甲的颜色、质地、形状等都发生了改变,变得非常难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癣的主要症状
甲癣的症状根据感染真菌的类型、程度和部位不同,表现也多种多样,最常见的症状包括:
-
颜色改变:
- 白色浑浊: 指甲表面出现白色或浑浊的斑点、云雾状斑块,常见于趾甲。
- 黄色/褐色: 这是最典型的症状,指甲从根部或甲缘开始变黄、变褐,像被染色了一样,并且颜色会逐渐加深,扩散到整个指甲。
- 黑色/绿色: 相对少见,通常由特定的霉菌感染引起,会在指甲下形成黑色的条纹或斑块。
-
质地改变:
- 增厚、变脆: 指甲会异常增厚,变得像石头一样硬,同时变得非常脆弱,容易断裂、脱落。
- 变软、糟碎: 有些类型的甲癣(尤其是白色浅表型)会使指甲变软、变糟,容易脱落,形成碎屑。
-
形态改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甲板与甲床分离: 指甲会与下方的甲床(指甲肉)分离,中间形成一个空隙,医学上称为“甲床分离”。
- 甲板变形: 指甲边缘会翘起、卷曲,或者表面变得凹凸不平,像被腐蚀过一样。
- 甲床增厚: 分离的甲床会增厚、粗糙,堆积大量碎屑和污垢。
-
伴随症状:
- 有时,感染会蔓延到周围的组织,引起甲沟炎,导致指甲周围红肿、疼痛、流脓。
- 如果是脚趾甲感染,穿鞋时可能会感到疼痛不适。
甲癣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甲癣的“罪魁祸首”是真菌,主要是皮肤癣菌,其次是酵母菌和霉菌。
传播途径非常广泛,主要包括:
-
直接接触: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共用个人物品: 和家人或朋友共用拖鞋、指甲刀、毛巾、袜子等是最常见的传播方式。
- 接触感染者: 直接接触有甲癣或脚气(足癣)的人。
-
间接接触:
- 公共场所: 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酒店等潮湿的地方赤脚行走,很容易被感染。
- 美甲工具: 在不卫生的美甲店,使用未经严格消毒的修甲工具,也可能被感染。
-
自身传播:
- 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源,很多人先得了脚气(足癣),真菌在手部抓挠脚部时沾染到手上,再通过抓挠指甲周围而感染手指甲,反之亦然,身体其他部位的癣病也可能传染到指甲。
哪些人更容易得甲癣?
- 老年人: 随着年龄增长,指甲生长变慢,血液循环变差,抵抗力下降。
- 有脚气的人: 脚气是甲癣的“后备军”。
- 糖尿病患者: 血糖控制不佳,免疫力较低,且周围神经病变可能导致感觉迟钝,容易受伤和感染。
- 免疫力低下者: 如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患者等。
- 长期穿不透气鞋袜的人: 脚部潮湿闷热,为真菌提供了绝佳的繁殖环境。
- 有外伤的指甲: 指甲被砸伤、撕裂后,屏障被破坏,真菌更容易入侵。
甲癣的危害和治疗
甲癣的危害不仅仅是“不好看”:
- 影响美观和心理: 影响穿凉鞋、露趾鞋,让人产生自卑心理。
- 疼痛不适: 严重时会引起疼痛,影响行走和工作。
- 传染给他人: 容易传染给家人和朋友。
- 引发并发症: 对于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力低下者,甲癣可能引发严重的蜂窝织炎等深部感染,甚至导致败血症,危及生命。
如何治疗甲癣?
甲癣的治疗周期较长,需要耐心和坚持,主要分为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两大类。
-
外用抗真菌药物:
- 适用情况: 主要用于感染面积小、表浅的病例。
- 常见药物: 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搽剂等(通常是指甲油形式)。
- 缺点: 需要长期使用(通常需要6-12个月甚至更久),且药物很难渗透到厚厚的指甲内部,治愈率相对较低。
-
口服抗真菌药物:
- 适用情况: 这是目前治疗甲癣最有效的方法,适用于感染面积大、增厚严重、多个指甲受累或外用药无效的患者。
- 常见药物: 特比萘芬、伊曲康唑等。
- 优点: 药物通过血液循环到达指甲,杀菌彻底,治愈率高。
- 缺点: 需要定期监测肝功能,费用相对较高,治疗周期也较长(通常需要3-6个月)。
重要提示: 治疗甲癣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切勿自行购买药物使用,医生会根据你的具体情况(感染程度、指甲数量、身体状况等)选择最适合你的治疗方案。
如何预防甲癣?
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
- 保持干燥: 保持手脚和鞋袜的干燥,勤洗脚,洗完后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缝。
- 穿透气的鞋袜: 选择棉质的袜子,并勤换洗,鞋子要选择透气性好的材质,避免长时间穿同一双鞋。
- 不共用个人物品: 不与他人共用拖鞋、指甲刀、毛巾等。
- 注意公共场合卫生: 在公共浴室、游泳池等场所,最好穿上自己的拖鞋。
- 及时治疗其他癣病: 一旦发现有脚气、手癣等,要尽早治疗,避免传染到指甲。
- 正确修剪指甲: 剪指甲时不要剪得太短,避免损伤甲小皮(指甲上的那层薄皮)。
- 选择正规美甲店: 确保美甲工具经过严格消毒。
甲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虽然不危及生命,但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和健康,一旦发现,应及时就医,坚持治疗,并注意个人卫生,以防止复发和传染。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