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脚就是足癣的俗称,是一种由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病,主要发生在脚部,尤其是脚趾缝和脚底。
为什么叫“香港脚”?这个名字的由来
这个名字非常有趣,它和香港的历史息息相关,主要有以下几种流传的说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英军起源说(最广为流传):
- 在19世纪末,英国殖民统治时期,大量的英军士兵驻扎在香港。
- 当时香港的气候炎热潮湿,非常适合真菌生长,而许多英国士兵来自气候凉爽干燥的欧洲,他们不适应这种环境,很容易患上这种在热带地区常见的脚部真菌病。
- 因为这种病是在他们到达香港后才大规模爆发的,所以英国士兵们就称之为 "Hong Kong Foot",直译过来就是“香港脚”,这个词随着英军的传播,逐渐被世界各地的华人所熟知和使用。
-
商船传播说:
- 另一种说法是,19世纪时,世界各地的商船(特别是英国商船)停靠香港进行贸易和补给。
- 船员们长期在船上,卫生条件有限,加上香港的湿热气候,使得真菌感染在船员中非常普遍。
- 当这些船员回到自己的国家后,人们发现他们是从香港带回了这种病,于是称之为“香港脚”。
香港脚的主要症状
感染香港脚后,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症状,根据感染类型不同,表现也有所差异:
- 趾间型(最常见):主要发生在脚趾缝,尤其是第3、4和第5趾之间,皮肤会脱皮、糜烂、浸渍发白,伴有剧烈瘙痒,有时还会有异味和液体渗出。
- 水疱型:脚底或脚侧缘出现成群或散在的深水疱,疱液清澈,疱壁厚,不易破裂,水疱干涸后会脱屑,瘙痒感明显。
- 鳞屑角化型:主要表现为脚底皮肤增厚、干燥、粗糙、脱屑,甚至出现皲裂(裂口),通常瘙痒不明显,但冬季裂口会很痛。
- 体癣型:感染从脚底或脚缝蔓延到脚背和腿部,呈现为环状或半环状的红色斑片,边缘有鳞屑,类似体癣。
香港脚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 病因:由一类叫做皮肤癣菌的真菌引起,这类真菌喜欢温暖、潮湿、不透气的环境。
- 传播途径:
- 间接接触: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比如共用拖鞋、毛巾、洗脚盆、指甲剪,或者在公共浴室、游泳池、健身房等赤脚行走,都可能被感染。
- 直接接触:与感染者密切接触也可能传播。
- 自身传播:手抓了患处后,再抓身体其他部位(如股癣、手癣),可能导致自身扩散。
如何治疗和预防香港脚?
香港脚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但并不可怕,只要正确处理,完全可以治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治疗方法:
- 使用抗真菌药物:这是最核心的治疗方法。
- 外用药膏:如特比萘芬、咪康唑、克霉唑等抗真菌药膏,需要坚持涂抹至少2-4周,即使症状消失也要再巩固一段时间,以防复发。
- 口服药物:对于严重、顽固或反复发作的香港脚,医生可能会开口服抗真菌药(如特比萘芬、伊曲康唑)。
- 保持干燥:治疗期间和治愈后,都要保持脚部干燥,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出汗多时要勤换洗。
预防方法:
- 保持个人卫生:每天洗脚并彻底擦干,特别是脚趾缝。
- 不共用私人物品:这是预防交叉感染的关键,不要和家人共用拖鞋、毛巾、指甲刀等。
- 选择合适的鞋袜:
- 穿透气、吸汗的棉质袜子,并勤换洗。
- 穿透气性好的鞋子,避免长时间穿不透气的胶鞋、运动鞋,鞋子要经常换着穿,让鞋子有时间彻底干燥。
- 注意公共场合卫生:在公共浴室、游泳池、更衣室等地方,最好穿上自己的拖鞋,避免赤脚行走。
- 及时处理:一旦出现症状,应尽早用药,不要拖延,以免加重或传染给他人。
香港脚是一个源于历史的地名俗语,指的就是由真菌引起的足癣,虽然名字里有“香港”,但它是一种全球性的常见病,它的发生与湿热的环境和不良的卫生习惯密切相关,通过保持干燥、注意个人卫生、不共用物品等方法可以有效预防,一旦患病,使用抗真菌药物即可治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