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定义
“黑5类”(Hēi Wǔ Lèi)是一个俗称,指的是在中国搜索引擎优化和互联网营销领域,被搜索引擎(尤其是百度)严厉打击、限制推广或难以进行正规广告投放的五个高风险行业。
这个词语带有强烈的负面色彩,“黑”字在这里意为“被禁止的”、“违规的”或“不受欢迎的”,这五个行业因其产品或服务的特殊性,经常涉及虚假宣传、违规操作、法律风险或用户投诉,因此被搜索引擎平台“打入黑名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黑5类”具体指哪五个行业?
“黑5类”的名单会随着政策法规和平台规则的变化而略有调整,但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核心行业:
-
医疗美容
- 原因:行业内夸大宣传、虚假承诺、价格不透明、无资质操作、事故纠纷频发等问题非常突出。“七天美白”、“零风险隆鼻”等广告语严重违反广告法。
- 例子:整形医院、美容诊所、微整形中心等。
-
药品
- 原因:直接关系到生命健康,国家监管极其严格,处方药不得在大众媒体上做广告,非处方药广告也需要经过严格审批,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假药、劣药和“神医神药”的虚假信息。
- 例子:各类处方药、非处方药、保健品、性药等。
-
保健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原因:与药品类似,保健品行业夸大宣传现象普遍,经常将普通食品或保健品宣传成能“治疗”疾病的“药品”,误导消费者,危害健康。
- 例子:各类宣称能增强免疫力、降三高、减肥等的保健品、营养补充剂。
-
教育/留学
- 原因:教育机构承诺“保过”、“包就业”、“高薪就业”等虚假承诺,或存在虚假师资、虚假案例、收费不透明、合同陷阱等问题,导致大量用户投诉。
- 例子:考研/考公培训机构、留学中介、职业教育机构等。
-
金融/投资
- 原因:涉及资金安全,是监管的重灾区,高收益背后往往是高风险,甚至是金融诈骗(如P2P爆雷、虚拟货币骗局、非法集资等),广告宣传中容易涉及承诺收益、虚假项目等违规行为。
- 例子:P2P理财、股票配资、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外汇平台等。
“黑5类”的来源和演变
- 来源:“黑5类”这个词最早源于百度的搜索引擎优化和广告投放政策,百度作为中国市场最大的搜索引擎,为了净化网络环境、规避法律风险和提升用户体验,对上述行业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
- 演变:
- 范围扩大:随着其他平台(如360搜索、搜狗等)也跟进类似政策,“黑5类”逐渐成为整个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通用术语。
- 名单动态变化:这个名单并非一成不变,在特定的政策高压期(如“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金融类广告的管控会空前严格;而随着新法规的出台,某些行业可能会被移出或加入名单,近年来,“游戏”行业也曾因防沉迷政策而被严格对待,一度被部分人戏称为“黑6类”。
为什么“黑5类”如此受限制?
- 法律与政策风险:这些行业是国家市场监管、公安、网信等部门重点监管的对象,平台如果为这些行业的违规内容提供便利,会面临巨额罚款甚至停业整顿的风险。
- 用户安全与信任:虚假宣传和欺诈行为会严重损害用户的财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破坏用户对平台的信任,搜索引擎的核心价值是提供可靠、有用的信息,而不是骗局。
- 平台声誉:如果搜索引擎充斥着“神药”、“高收益理财”等广告,会严重损害其品牌形象和公信力。
- 广告法规定:中国的《广告法》对医疗、药品、保健食品、教育培训等广告有非常明确且严格的限制,禁止使用“最佳”、“国家级”、“最高级”等用语,并要求显著标明禁忌和副作用等。
“黑5类”行业的企业通常如何做营销?
既然无法通过常规的搜索引擎广告(如百度竞价排名)进行大规模推广,这些行业的企业会转向其他渠道,这些渠道通常被称为“灰色地带”或“地下渠道”:
- 信息流广告:在今日头条、抖音、快手等平台上进行更隐蔽的广告投放。
- 社交媒体营销: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小红书、知乎等内容平台进行“软文”营销、KOL(意见领袖)合作。
- SEO/SEM优化:通过更复杂的搜索引擎优化手段,试图在自然搜索结果中获得排名,或者寻找百度等平台之外的搜索引擎。
- 社群营销:建立微信群、QQ群等进行私域流量运营和精准转化。
- 线下推广:传统的地推、电话营销等。
“黑5类”就是中国互联网行业里那些“不受待见”的高风险行业,它们因自身的行业乱象和严格的国家监管,被主流搜索引擎平台严厉限制,无法进行常规的广告投放,了解这个概念,对于理解中国互联网的生态、监管环境以及相关行业的营销策略都非常有帮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