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身体里的“火灾警报系统”被触发了,下面我将详细解释为什么粉刺会疼,从它形成开始讲起。
粉刺疼痛的核心原因:炎症反应
当粉刺开始疼痛时,通常意味着它已经从单纯的“堵塞”发展成了炎症性粉刺,比如丘疹、脓疱或结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步:毛囊堵塞(导火索)
- 皮脂分泌过多:雄性激素会刺激皮脂腺分泌大量油脂。
- 角质代谢异常:毛囊口的角质细胞代谢不正常,没有正常脱落,反而互相粘连,形成“微粉刺”。
- 堵塞形成:脱落的角质细胞和多余的油脂混合在一起,堵塞了毛囊口,形成了一个“栓子”,这就是粉刺的雏形。
第二步:痤疮丙酸杆菌“安营扎寨”(火种)
毛囊是一个相对封闭缺氧的环境,非常适合一种叫做“痤疮丙酸杆菌”(Cutibacterium acnes,旧称Propionibacterium acnes)的细菌生长,平时这些细菌数量不多,但在堵塞的毛囊里,它们有了丰富的“食物”(油脂),便开始大量繁殖。
第三步:免疫系统“拉响警报”(火灾蔓延)
这是导致疼痛的关键步骤。
- 细菌繁殖与分解:痤疮丙酸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分解皮脂,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比如游离脂肪酸和多种酶。
- 触发免疫反应:这些细菌代谢产物和死亡后的菌体碎片,对于皮肤来说都是“异物”或“入侵者”,这会立即被我们皮肤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识别为“危险信号”。
- 释放炎症因子:免疫细胞为了消灭这些“入侵者”,会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这些炎症因子就像是“消防警报”和“求救信号”,召集更多的免疫细胞到现场。
- 血管扩张与组织液渗出:炎症因子导致毛囊周围的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血液流向发炎区域,所以你会看到粉刺变红、发热,血管里的血浆会渗出到组织中,导致局部肿胀,也就是“红肿”。
第四步:神经末梢被刺激(疼痛感产生)
皮肤的真皮层布满了丰富的神经末梢,它们负责感受触觉、温度、压力和疼痛。
- 物理压迫:红肿导致组织内部压力增大,直接压迫和刺激了周围的神经末梢。
- 化学刺激:炎症因子(如前列腺素)本身就是一种致痛物质,它们可以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使其变得更加敏感,将“有危险”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我们就感觉到了疼痛。
不同类型粉刺的疼痛程度
根据炎症的严重程度,疼痛感也不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非炎症性粉刺(白头、黑头)
- 特点:只有堵塞,没有明显的细菌繁殖和炎症反应。
- 感觉:通常不疼,或者只有轻微的按压痛,因为神经末梢没有受到强烈的化学刺激和物理压迫。
-
轻度炎症性粉刺(丘疹)
- 特点:毛囊壁被撑破,少量细菌和皮脂溢出,引发局部炎症。
- 感觉:出现红色的、触摸时有痛感的硬块,这是典型的炎症反应,红、肿、热、痛并存。
-
中度炎症性粉刺(脓疱)
- 特点:炎症加剧,大量白细胞聚集在毛囊内“战斗”,形成脓液(主要是死去的白细胞和细菌的“尸体”)。
- 感觉:疼痛感比丘疹更明显,因为脓液充满了毛囊,内部压力非常大,对神经末梢的压迫和刺激更强。
-
重度炎症性粉刺(结节、囊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点:炎症非常严重,已经深入到皮肤的更深层(真皮层),毛囊壁完全破裂,细菌和皮脂扩散到周围组织中,形成大的、坚硬的肿块。
- 感觉:疼痛最为剧烈,这种疼痛是深部的、持续的胀痛或跳痛,有时甚至会影响正常的面部表情和咀嚼,这是因为深层的神经和组织都受到了严重的炎症侵袭和破坏。
总结一下
粉刺疼,不是因为“发炎”两个字,而是因为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毛囊堵塞 → 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 → 免疫细胞被激活并释放炎症因子 → 导致红、肿、热 → 炎症因子和组织肿胀压迫、刺激神经末梢 → 大脑接收到疼痛信号。
当你感觉粉刺疼的时候,其实是你的身体正在努力地对抗细菌、修复损伤,这也是为什么我们治疗粉刺,尤其是炎症性粉刺,核心就是抗炎和抑制细菌。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