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突”是一个非常形象通俗的说法,在医学和正畸学上,它通常指代牙齿前突或上颌前突,就是牙齿或者整个牙弓(包含牙齿的牙槽骨)相对于颅骨和面部其他部分,位置过于靠前,导致嘴唇被顶出去,看起来嘴巴比较凸。
“嘴突”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对功能和健康造成影响,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来详细了解它。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嘴突”的主要类型
“嘴突”并非单一原因造成,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常见类型,很多时候是几种情况并存:
牙性前突 (Dental Protrusion)
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主要问题出在牙齿本身。
- 原因:通常是不良口腔习惯导致的,
- 吮指:小时候有吸吮拇指、食指的习惯。
- 舔牙/咬唇:经常用舌头顶上前牙,或者咬下唇、咬上唇。
- 口呼吸:由于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长期用嘴呼吸,导致舌头位置下降,无法对上牙弓产生向内的正常压力,牙齿就容易向前长。
- 表现:上颌骨(牙床)的位置是正常的,但牙齿(尤其是门牙)长得太靠前,把嘴唇顶出去了,通常表现为“龅牙”。
骨性前突 (Skeletal Protrusion)
这种类型的问题更深层,涉及到骨骼结构。
- 原因:主要是遗传因素决定的,上颌骨(上牙床)发育过度,或者下颌骨(下巴)发育不足,导致整个上颌相对于颅骨和下颌的位置靠前。
- 表现:牙齿排列可能很整齐,但因为骨骼基础的问题,嘴唇依然很突出,这种“嘴突”通常更难通过单纯的正畸(戴牙套)来完全解决,可能需要配合正颌手术。
功能性前突 (Functional Protrusion)
这类“嘴突”是由一些功能性因素引起的。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原因:
- 替牙障碍:在换牙期间,乳牙过早脱落,旁边的牙齿占据了它应有的位置,导致恒牙没有足够空间,只能从前面长出来。
- 不良习惯:长期吐舌、咬唇等习惯,不仅导致牙性前突,长期下来也可能影响颌骨的发育,向骨性前突发展。
“嘴突”的常见表现和影响
视觉表现
- 侧面看:鼻尖、嘴唇、下巴不在一条垂直线上,嘴唇明显在鼻尖和下巴之前,形成“凸面型”。
- 正面看:牙齿暴露过多,微笑时牙龈(牙床)也露得比较多,俗称“露龈笑”。
- 嘴唇形态:嘴唇通常比较厚,且自然状态下嘴唇无法轻松闭合,需要用力才能闭上,或者干脆呈“开唇露齿”状。
功能与健康影响
- 发音不清:牙齿前突可能影响某些音(如 s, z, c)的准确发音。
- 口腔清洁困难:牙齿排列不齐,刷牙时容易有清洁死角,容易导致龋齿(蛀牙)和牙周病。
- 颞下颌关节问题:严重的咬合关系不调,可能会引起关节弹响、疼痛、张口受限等问题。
- 心理影响:非常影响个人自信,尤其是在微笑、拍照时,很多人会下意识地捂嘴笑,不敢与人交流。
如何改善“嘴突”?
改善“嘴突”需要根据其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由专业的正畸医生或正颌医生进行诊断和制定治疗方案。
正畸治疗 (戴牙套)
这是改善“嘴突”最常用、最保守的方法,主要针对牙性前突和部分轻中度骨性前突。
- 传统金属牙套:通过托槽和弓丝施加力量,将内收牙齿、排齐牙列。
- 隐形牙套:如隐适美、时代天使等,通过一系列透明的牙套,逐步移动牙齿,美观且方便摘戴。
- 拔牙矫正:对于牙齿严重拥挤、前突的病例,医生可能会建议拔掉某些牙齿(通常为前磨牙),为内收牙齿创造空间,从而有效改善“嘴突”。
- 正畸掩饰治疗:对于一些轻中度骨性前突的患者,如果不想或不能做手术,可以通过拔牙、大量内收牙齿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从视觉上改善“嘴突”的外观,但无法改变骨骼本身。
正颌手术
这是解决严重骨性前突的根本方法。
- 过程:需要口腔颌面外科医生和正畸医生联合治疗,通常先戴一段时间的牙排齐,然后通过手术将上颌骨截断,整体向后移动,重新固定,再进行精细的牙齿调整。
- 效果: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骨骼结构,效果稳定且显著,能同时改善功能和美观。
改变不良习惯
对于儿童和青少年,及时纠正吮指、口呼吸、咬唇等习惯,是预防或减轻“嘴突”发生的重要一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辅助治疗
- 肌功能训练:如使用肌功能训练器(MRC等),帮助纠正不良的肌肉习惯,引导颌骨正常发育。
- 正畸支抗钉(种植钉):在牙槽骨中植入微小的钛钉,作为支抗点,可以更高效、更精准地移动牙齿,尤其对内收门牙、改善“嘴突”非常有帮助。
“嘴突”是一个复杂的口腔问题,背后可能隐藏着牙齿、骨骼、肌肉和习惯等多种因素,如果你或家人有“嘴突”的困扰,最重要的一步是寻求专业正畸医生的帮助,医生会通过拍X光片(头影测量)、取模型、口内检查等方式,准确判断你的“嘴突”属于哪种类型,并为你量身定制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