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安全、最有效的方法是咨询专业的中医师,通过望、闻、问、切(特别是看舌象、摸脉象)来明确您的证型,然后对症开方。
我可以先为您介绍几种最常见的胃部不适证型及其对应的经典方剂和常用中成药,供您参考和初步判断。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步:判断您属于哪种证型?
请对照以下描述,看看哪一种最符合您目前的情况。
脾胃虚寒型(最常见)
- 主要表现:
- 胃部隐隐作痛,遇冷加重,得温(比如喝热水、用热水袋敷)则缓解。
- 食欲不振,吃一点就饱。
- 大便溏薄(不成形),或者先干后稀。
- 精神疲倦,四肢乏力,手脚发凉。
- 舌质淡,舌苔白。
- 病因:通常与饮食生冷、贪凉、劳累过度或久病有关。
- 治法:温中健脾,散寒止痛。
- 经典方剂:黄芪建中汤、理中丸。
- 常用中成药:
- 附子理中丸: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较重,四肢不温、呕吐泄泻者。
- 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用于胃阳不足、湿阻气滞引起的胃痛、痞满(感觉胃里堵着)。
- 小建中颗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适合虚寒性胃痛,伴有心悸、手足心热等(阴阳两虚的表现)。
饮食停滞型(吃撑了)
- 主要表现:
- 胃脘胀满疼痛,嗳腐吞酸(打嗝有酸腐味)。
- 不想吃饭,或者吃了就吐,吐出物是未消化的食物。
- 大便臭秽,或便秘不通。
- 舌苔厚腻。
- 病因:暴饮暴食,吃了太多油腻、难消化的食物。
-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 经典方剂:保和丸。
- 常用中成药:
- 保和丸:专门用于消食导滞,是应对“吃多了”的良药。
- 大山楂丸:消食化积,尤其擅长消肉食积滞。
肝气犯胃型(压力大、爱生气)
- 主要表现:
- 胃脘胀痛,连及两胁(感觉疼痛串到两边肋骨)。
- 嗳气频繁,情绪不畅或生气时加重。
- 喜欢叹气,打嗝后舒服一些。
- 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 舌苔薄白。
- 病因:工作压力大、情绪抑郁、易怒,导致肝气不舒,横逆犯胃。
-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 经典方剂:柴胡疏肝散。
- 常用中成药:
- 加味逍遥丸:疏肝健脾,养血调经,对于肝郁脾虚(既有情绪问题,又有消化不良)很有效。
- 气滞胃痛颗粒:理气消胀,和胃止痛,专门用于肝胃气滞的胃痛、胀满。
胃阴不足型(口干、烧心)
- 主要表现:
- 胃部隐隐灼痛,饥饿时更明显,但不想吃东西。
- 口干咽燥,想喝水,但喝水不解渴。
- 大便干结。
- 手心、脚心发热。
- 舌红少津,舌苔少或无苔。
- 病因:长期胃病耗伤胃液,或热病后期津液亏损。
-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 经典方剂:一贯煎、益胃汤。
- 常用中成药:
- 养胃舒颗粒:滋阴养胃,用于慢性胃炎,胃脘灼痛,口干,纳差。
- 阴虚胃痛颗粒:养阴益胃,缓急止痛,适合胃阴不足的胃痛。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非处方中成药(请在药师指导下购买)
如果您的情况比较典型,且没有其他严重疾病,可以考虑购买上述对应的中成药。
| 证型 | 主要症状特点 | 推荐中成药 |
|---|---|---|
| 脾胃虚寒 | 胃痛喜温喜按,手脚凉,大便稀 | 附子理中丸、香砂养胃丸、小建中颗粒 |
| 饮食停滞 | 胃胀、嗳酸臭、吐出不消化食物 | 保和丸、大山楂丸 |
| 肝气犯胃 | 胃胀痛、生气时加重、两胁串痛 | 气滞胃痛颗粒、加味逍遥丸 |
| 胃阴不足 | 胃部灼痛、口干、大便干、手心热 | 养胃舒颗粒、阴虚胃痛颗粒 |
第三步:除了吃药,还可以这样做
-
饮食调理(非常重要!)
- 忌口:暂时远离生冷、油腻、辛辣、甜腻、过硬的食物,戒烟戒酒,少喝浓茶、咖啡。
- 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也不要饿肚子。
- 温和:多吃一些温、软、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山药、南瓜、面条等。
-
穴位按摩(简单有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脘穴:肚脐正上方四寸(约5指宽),用掌心顺时针按摩,可以和胃健脾。
- 足三里:膝盖外侧凹陷下四指宽(约3寸),是强壮身体的要穴,按揉可以调理脾胃、缓解胃痛。
- 内关穴:手腕横纹上三指宽,两筋之间,对缓解恶心、呕吐、胃胀有奇效。
重要提醒
- 仅为科普和参考,不能替代专业医生的诊断。
- 如果胃痛剧烈、持续不缓解、伴有呕血、黑便、体重不明原因下降等症状,请立即就医,排除器质性病变(如胃溃疡、胃癌等)。
- 中药也有副作用,请在医生或药师指导下服用,不要长期自行用药。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您!祝您早日康复!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