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并没有一个所谓的“最新”的、一次性发布的“禁用化妆品名单”。 化妆品禁用成分的管理是一个持续、动态更新的过程。
中国的化妆品监管机构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其下属的技术支撑机构——中检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会定期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更新后的《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个目录是核心文件,它会明确列出:
- 允许使用的成分及其使用范围、限制和最大允许浓度。
- 禁止使用的成分(即“禁用组分”)。
要获取最新的禁用成分信息,最权威的方式是查阅《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的最新版本。
如何查找最新的禁用化妆品名单?
您可以通过以下官方渠道获取最新、最准确的信息:
中检院官方网站(最权威、最直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网址:http://www.nifdc.org.cn/
- 路径:
- 进入网站首页。
- 在网站顶部的导航栏找到 “化妆品” 或 “化化鉴” 等相关栏目。
- 在栏目下查找 “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 或类似名称的文件。
- 下载最新的PDF版本进行查阅。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 官方网站
- 网址:http://www.nmpa.gov.cn/
- 路径:
- 进入网站首页。
- 在“服务”或“数据查询”栏目中,通常可以找到 “化妆品” 相关的查询入口。
- 在化妆品板块,同样可以找到《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的链接或下载入口。
近年来的重要禁用/限用成分更新动态
虽然不存在一个“最新名单”,但近年来,基于最新的科学研究和风险评估,确实有一些重要的成分被新增或调整了管理要求,了解这些动态比寻找一个静态的“名单”更有意义。
以下是近年来全球和中国监管机构重点关注和更新的几类成分:
防晒剂
防晒剂是更新最频繁的类别之一,因为其安全性与人体健康(特别是内分泌干扰效应)密切相关。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二苯酮-3 (Oxybenzone, Benzophenone-3):
- 动态:欧盟、美国夏威夷等地区已限制或禁用,中国虽然没有完全禁用,但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2025年版)》中,对其使用浓度和范围做出了更严格的限制(在喷雾类产品中禁用)。
- 原因:研究发现它可能具有类雌激素活性,经皮吸收率高,对珊瑚礁有生态毒性。
-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 (Parabens, 如尼泊金酯类):
- 动态:虽然在中国仍被允许使用,但监管趋势是收紧,特别是丁基间苯二酚和苯氧乙醇等防腐剂的使用受到更严格的限制。
- 原因:争议点在于其潜在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激活细胞/宣称“抗衰”成分
这类成分因宣称能“激活干细胞”或“促进细胞再生”而备受关注,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备受质疑。
- 人源/动物源/植物源细胞提取物:
- 动态:国家药监局多次发布风险提示,明确禁止使用以“干细胞”名义进行宣传的化妆品,并禁止使用未经批准的人或动物细胞、组织来源的成分。
- 原因:来源不明,可能存在安全风险,且宣称功效缺乏科学依据。
美白祛斑成分
- 氢醌 (对苯二酚, Hydroquinone):
- 动态:在中国是限用物质,最高允许浓度为2%,且仅允许用于美白祛斑类特殊化妆品,在欧盟、澳大利亚等国已被禁用。
- 原因:具有强刺激性,可能导致外源性褐黄病等皮肤问题,且存在潜在的致癌风险。
防腐剂
- 甲醛释放体类防腐剂:
- 动态:如DMDM乙内酰脲、季铵盐-15等,虽然没有在中国被直接禁用,但公众对其安全性的担忧日益增加,一些品牌已主动弃用。
- 原因:缓慢释放甲醛,甲醛是已知的1类致癌物,可能引起皮肤过敏。
其他高风险成分
-
糖皮质激素:
- 动态:严禁添加!这是绝对的“红线”。
- 原因:非法添加糖皮质激素的“问题面膜”是近年来化妆品监管的重灾区,短期效果明显,但长期使用会导致激素依赖性皮炎(“激素脸”),皮肤变薄、敏感、出现红血丝等。
-
重金属(铅、汞、砷等):
- 动态:作为禁用组分,在化妆品中不得检出或有极严格的限量要求。
- 原因:重金属具有累积毒性,长期接触会严重损害神经系统、肾脏等器官。
总结与建议
- 核心文件:关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的最新版本,这是判断成分是否合法的唯一官方依据。
- 动态更新:化妆品法规是动态的,今天允许的成分,未来可能会因新的科学证据而被限制或禁用。
- 理性看待“网红成分”:对于宣传功效神奇、来源神秘的“新成分”,要保持警惕,查看其是否在《已使用化妆品原料目录》中,以及是否有明确的安全使用标准。
- 购买正规产品:通过官方渠道(品牌官网、官方旗舰店、大型商超等)购买有完整中文标签、生产日期和备案/注册号的产品,这是规避风险最有效的方法。
- 关注官方通报:关注NMPA和中检院官网发布的化妆品安全抽检通告和安全警示,这是获取最新监管动态最直接的途径。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