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性/生活习惯因素(最常见)
这类原因通常不涉及严重疾病,通过调整生活习惯可以改善。
饮食不当
- 摄入过多胡萝卜素: 这是“假性黄疸”或“胡萝卜素血症”最常见的原因,短期内大量摄入富含胡萝卜素的食物,如胡萝卜、南瓜、橘子、橙子、芒果、红薯、菠菜等,身体无法完全代谢,胡萝卜素会沉积在皮肤角质层,尤其是在手掌、脚底和鼻唇沟等部位,使皮肤呈现均匀的黄色。
- 营养不良: 长期节食或饮食不均衡,导致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足,会影响肝脏功能和皮肤健康,使皮肤显得暗黄、无光泽。
睡眠不足与疲劳
- 睡眠质量差: 长期熬夜、睡眠不足会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减慢,毒素和废物无法及时排出,血液循环不畅,皮肤自然会变得暗沉、发黄。
- 过度疲劳: 身体和精神上的过度疲劳也会消耗气血,导致面色萎黄。
日晒与紫外线
- 紫外线照射: 紫外线会刺激皮肤产生黑色素,不仅会导致晒黑,还会加速皮肤老化,使皮肤变得粗糙、暗黄,即所谓的“光老化”,如果不注意防晒,日积月累,肤色就会不均且偏黄。
皮肤干燥缺水
- 皮肤缺水: 当皮肤角质层含水量降低时,皮肤表面会变得粗糙、暗淡,反射光线的能力减弱,看起来就会发黄、无光。
不良生活习惯
- 吸烟与饮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和酒精都会影响肝脏的解毒功能,并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差,使皮肤失去红润,变得蜡黄。
- 卸妆不彻底: 彩妆和污垢残留在皮肤上,会堵塞毛孔,影响皮肤正常呼吸和新陈代谢,导致肤色暗沉发黄。
病理性因素(需要警惕)
如果排除了生活习惯问题,脸黄仍然持续存在,甚至加深,就需要考虑是否是某些疾病的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肝脏功能异常(最需要关注的病理原因)
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工厂”,当肝功能受损时,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下降,导致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胆红素是一种橙黄色的物质,它会沉积在皮肤和黏膜上,导致皮肤、眼白(巩膜)变黄,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为“黄疸”。
- 可能疾病: 病毒性肝炎(如甲肝、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道梗阻(如胆结石、胆囊炎、胰头癌等)。
- 伴随症状: 除了脸黄,通常还伴有眼白发黄、尿液颜色加深(如浓茶色)、皮肤瘙痒、食欲不振、恶心、乏力、右上腹不适或疼痛等。
贫血
特别是缺铁性贫血,由于红细胞和血红蛋白不足,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皮肤和黏膜会因为得不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而显得苍白、发黄或萎黄。
- 伴随症状: 容易疲劳、头晕、心慌、注意力不集中、指甲变薄、口唇苍白等。
消化系统问题
脾胃功能虚弱会影响营养的吸收和气血的生成,中医称之为“脾虚”,常见症状就是面色萎黄、精神不振。
- 可能疾病: 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
- 伴随症状: 食欲差、饭后腹胀、大便不成形等。
其他原因
- 糖尿病: 长期血糖控制不佳可能导致皮肤色素沉着,使肤色看起来发黄。
- 肾功能不全: 严重的肾病也可能影响代谢,导致面色改变。
- 某些药物副作用: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米帕林、呋喃类药物等)也可能引起皮肤发黄。
如何判断和应对?
自我排查
对照第一部分的生活习惯因素,看看自己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饮食是否过于偏爱吃橙黄色蔬果?
- 是否经常熬夜或睡眠质量差?
- 是否有做好防晒?
- 是否饮水不足?
- 是否有吸烟、饮酒的习惯?
可以先尝试调整这些生活习惯2-4周,观察肤色是否有改善。
何时需要看医生?
如果调整生活习惯后,脸黄问题没有改善,或者出现以下“警报信号”,请务必及时就医,进行专业检查:
- 皮肤、眼白明显发黄(不是均匀的橙黄色,而是偏黄绿色或柠檬黄色)。
- 尿液颜色像浓茶一样深。
- 大便颜色变浅,呈灰白色。
- 伴有严重的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体重无故下降等症状。
- 面色苍白,并伴有头晕、心慌等贫血症状。
医生可能会做什么?
- 问诊: 详细了解你的生活习惯、病史和症状。
- 体格检查: 检查皮肤、眼睛的颜色,以及腹部有无压痛等。
- 实验室检查: 这是最关键的步骤,通常包括:
- 肝功能检查: 查看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胆红素等指标。
- 血常规检查: 判断是否存在贫血。
- 肾功能检查、血糖检查等,以排除其他系统性疾病。
脸黄的原因可轻可重。
- 大部分情况是由于饮食、睡眠、防晒等生活习惯不佳造成的,通过调整生活,通常能得到很好的改善。
- 但如果伴随其他身体不适,或肤色持续加深、发亮,就必须高度警惕,及时就医排查肝脏、血液等系统的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到你!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