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湿疹的常用治疗方法,从基础护理到药物治疗,再到新兴疗法,我将为您详细梳理:
基础与核心治疗(所有患者都必须做到)
这是湿疹治疗的基石,无论病情轻重,都至关重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皮肤保湿修复(Emollient Therapy)
这是最重要、最基础的治疗,湿疹患者的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容易干燥、敏感,导致瘙痒和炎症。
- 目的:修复皮肤屏障,锁住水分,减少刺激,预防复发。
- 方法:
- 选择合适的润肤剂:选择无香料、无色素、低敏、霜剂或软膏剂型的产品(比乳液更厚重、锁水效果更好),常见的有效成分包括神经酰胺、凡士林、甘油等。
- 足量、多次使用:每天至少使用2次,在洗澡后3分钟内(皮肤还微湿时)效果最佳,在感觉干燥时随时补涂,对于严重湿疹,可能需要每天使用250g以上的润肤剂。
- 全身涂抹:不要只涂在有湿疹的地方,健康的皮肤也需要保护。
避免诱发和加重因素(Identify and Avoid Triggers)
- 环境因素:
- 过敏原:尘螨、花粉、动物皮屑、霉菌。
- 刺激物:肥皂、洗涤剂、消毒水、粗糙的衣物(如羊毛)、摩擦。
- 环境:过热、干燥、出汗、空气污染。
- 生活方式因素:
- 压力:情绪压力和焦虑是湿疹的重要诱因。
- 饮食:食物过敏(如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小麦等)可能在一部分患者(尤其是儿童)中诱发或加重湿疹,但不推荐盲目忌口,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过敏原测试后决定。
- 感染:皮肤破损后容易继发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病毒感染,会加重病情。
药物治疗(针对中重度或急性发作)
外用药物治疗
-
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al Corticosteroids, TCS)
- 作用:强效抗炎、止痒,是治疗湿疹急性发作的一线药物。
- 原则:“有效、足量、短期”,医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部位选择不同强度的激素(如面部、皮肤褶皱处用弱效,躯干、四肢可用中强效)。
- 误区:很多患者“谈激素色变”,害怕副作用,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其安全性是有保障的,切勿因恐惧而自行停药或减量,否则容易导致病情反复或转为慢性。
-
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Topical Calcineurin Inhibitors, TCIs)
- 代表药物: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
- 作用:非激素类抗炎药,可以替代激素用于敏感部位(如眼睑、面部、颈部)的长期维持治疗。
- 优点:没有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激素的副作用,适合长期控制。
-
外用PDE-4抑制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代表药物:克立硼罗软膏。
- 作用:一种较新的非激素、非免疫抑制剂的抗炎药,适用于2岁及以上的轻度至中度湿疹患者。
系统药物治疗(口服或注射)
当外用药物效果不佳或皮损面积较大时,医生会考虑使用系统药物。
-
口服抗组胺药
- 作用:主要用于止痒,特别是对于夜间瘙痒严重影响睡眠的患者。
- 分类:有镇静作用的第一代(如扑尔敏、苯海拉明)和无镇静作用的第二代(如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白天可选后者,睡前可考虑前者帮助睡眠。
-
口服或注射糖皮质激素
- 作用:用于病情严重的急性发作,短期、快速控制炎症。
- 原则:必须在医生严密监控下使用,不可长期使用,因为副作用很大。
-
传统免疫抑制剂
- 代表药物:环孢素、甲氨蝶呤、硫唑嘌呤。
- 作用:用于对其他治疗无效的严重、顽固性成人湿疹。
- 特点:需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血压等,副作用较多。
新型生物制剂与靶向治疗(针对中重度成人)
这是近年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为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带来了新希望。
-
生物制剂:通过精准靶向炎症通路中的特定分子来起作用,靶向性强,全身副作用小。
- 度普利尤单抗(Dupilumab, 商品名:度必妥):是目前最主流的生物制剂,可同时阻断IL-4和IL-13两条关键炎症通路,对中重度成人、青少年和部分儿童湿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曲罗芦单抗、奈莫利珠单抗等:也是针对不同靶点的生物制剂,陆续在国内上市。
-
靶向小分子药物
- 乌帕替尼、阿布西替尼:是JAK抑制剂,通过口服起效,用于治疗中重度成人特应性皮炎。
物理治疗与辅助疗法
-
紫外线光疗
- 作用:对于某些慢性、顽固性湿疹有效,可以减轻炎症和瘙痒。
- 注意: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有潜在的皮肤癌和光老化风险,不适用于儿童。
-
湿敷
- 作用:对于急性、渗出明显的皮损,用冷湿敷可以迅速降温、收缩血管、减少渗出和止痒。
- 方法:用无菌纱布浸透生理盐水或硼酸溶液,湿敷于患处。
总结与治疗策略
-
轻度湿疹:
- 核心:坚持保湿 + 避免诱因。
- 药物:必要时短期使用弱效或中效外用激素,或在外用激素间隙使用TCIs进行维持。
-
中度湿疹:
- 核心:加强保湿,严格避免诱因。
- 药物:规律使用外用激素或TCIs控制急性,必要时口服抗组胺药止痒,如果控制不佳,可考虑光疗。
-
重度湿疹:
- 核心:强化保湿,积极避免诱因,管理心理压力。
- 药物:可能需要短期口服/注射激素快速控制,然后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对于传统治疗无效者,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和靶向小分子药物是首选。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请务必在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湿疹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医患双方密切合作,根据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方案,才能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切勿自行诊断或随意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