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齿的基本概念
智齿,学名第三大臼齿,是人类口腔牙槽骨最里面上下左右各一的四颗第三磨牙,通常在16-25岁之间萌出,这个年龄段正值人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成熟期,因而得名“智齿”。
正常萌出的智齿图片
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但确实存在,智齿有足够的空间,并且以正确的角度(通常是垂直的)顺利长出,与邻牙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

特点:
- 位置正常: 在牙列的最后,与前面的牙齿排成一列。
- 形态完整: 牙齿形态正常,有健康的牙冠。
- 功能正常: 能够咀嚼食物,有助于清洁。
图片描述: 您可以想象一张口腔全景X光片,在上下颌骨的最后端,可以看到四颗完整的牙齿,它们像其他牙齿一样,垂直地长在牙槽骨里,牙冠已经突破牙龈,露在口腔中。
异常萌出的智齿图片(最常见)
这是大多数人会遇到的情况,由于颌骨空间不足或萌出角度异常,智齿无法正常生长,从而导致各种问题。
阻生智齿
这是最常见的问题,智齿没有完全萌出,部分或全部被牙龈或骨组织包裹。

-
水平阻生: 牙齿呈90度横向生长,完全顶着前面的第二磨牙,这是最需要拔除的一种,因为它会严重挤压邻牙,导致邻牙蛀牙、吸收甚至脱落。
- 图片描述: X光片上,智齿的牙冠是横着的,紧贴着第二磨牙的牙根。
-
近中阻生: 牙齿虽然想长出来,但角度过于倾斜,导致牙冠部分抵在第二磨牙的颈部,形成一个不正常的“角”。
- 图片描述: X光片上,智齿的牙冠朝向第二磨牙倾斜,两者之间可能没有缝隙,或者缝隙很小。
-
垂直阻生: 牙齿基本是垂直的,但牙冠被牙龈覆盖了一部分,或者只露出一小点,这种智齿可能暂时没有症状,但容易藏污纳垢,导致发炎。
- 图片描述: X光片上,智齿是垂直的,但牙冠的最高点低于或平齐于第二磨牙的牙尖。
萌出不全/部分萌出
智齿只长出了一部分,牙龈覆盖在牙冠上,形成一个盲袋,这个盲袋极易食物嵌塞和细菌滋生,是智齿冠周炎的罪魁祸首。

- 图片描述: 在口腔内可以看到,最后一颗牙齿后面,有一片红肿的牙龈覆盖着部分牙面,用手指按压时可能会有脓液溢出,并伴有剧烈疼痛。
智齿引发问题的图片
异常的智齿会带来一系列口腔问题。
智齿冠周炎
这是智齿最急性、最常见的并发症,当智齿周围的牙龈组织发炎、红肿、疼痛时,就形成了冠周炎。
- 图片描述: 口腔内部,智齿周围的牙龈严重红肿,甚至有脓液,脸部可能会肿胀,张嘴困难,并伴有发烧、口臭等症状。
邻牙蛀牙(龋坏)
水平阻生的智齿会给前面的第二磨牙带来巨大压力,形成一个难以清洁的死角,导致第二磨牙邻面蛀牙。
- 图片描述: X光片上,第二磨牙的牙根侧面有一个黑色的阴影(蛀洞),而智齿则横亘在它的后面,紧紧贴着。
牙齿拥挤
如果智齿有萌出的趋势,它会像“推土机”一样,把前面的牙齿往前挤,导致牙齿排列不齐,出现“虎牙”突出或门牙拥挤的情况。
- 图片描述: 牙齿排列不整齐,前面的牙齿有明显的错位,尤其是在下颌。
颌骨囊肿或肿瘤(罕见但严重)
如果阻生智齿的牙囊(包裹牙齿的薄膜)没有被吸收,可能会持续膨胀,形成一个充满液体的囊肿,进而破坏颌骨。
- 图片描述: X光片上,智齿周围有一个巨大的、圆形或卵形的、边界清晰的暗影,牙根可能被囊肿推得移位。
如何查看自己的智齿情况?
- 照镜子: 张大嘴,尽量往后看,看看最里面的牙齿有没有长出来,长出来的位置和形态是否正常。
- 感受: 是否感觉最里面的牙龈经常肿痛、有异物感,或者张嘴时耳朵附近有疼痛感。
- 看牙医(最准确): 牙医会通过口腔检查和口腔全景X光片(OPG)来全面评估你的智齿情况,X光片可以清晰地看到智齿的位置、方向、与邻牙和神经的关系,这是决定是否需要拔除的最重要依据。
智齿的图片形态各异,从正常萌出到各种复杂的阻生情况,如果您对自己的智齿有任何疑虑,最好的方法是咨询牙医,让专业人士通过X光片给出诊断和建议。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