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防晒是一种利用不透光的、惰性的物理遮盖物来反射、散射和阻挡紫外线,从而达到防晒目的的方式。
您可以把它想象成给皮肤穿上了一件“防晒铠甲”或者撑了一把“遮阳伞”,这层“铠甲”会直接将紫外线“弹开”,不让它穿透皮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物理防晒的核心原理
物理防晒主要依赖于两种矿物成分作为核心“遮盖物”:
- 氧化锌
- 二氧化钛
当防晒霜涂抹在皮肤上后,这两种成分会像无数个微小的“镜子”或“盾牌”一样,均匀地覆盖在皮肤表面。
- 反射: 像镜子一样,将紫外线直接反射出去。
- 散射: 将紫外线向四面八方分散开,减弱其能量。
- 阻挡: 形成一道物理屏障,直接阻止紫外线接触皮肤。
这种工作方式是即时生效的,也就是说,涂上之后马上就能起作用,无需等待。
物理防晒的主要特点
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将它与“化学防晒”进行对比: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特点 | 物理防晒 | 化学防晒 |
|---|---|---|
| 作用原理 | 反射、散射、阻挡紫外线(像镜子/遮阳伞) | 吸收紫外线,并将其转化为热量再释放(像海绵吸水) |
| 有效成分 | 氧化锌、二氧化钛 | 阿伏苯宗、氧苯酮、麦色滤等有机化学物 |
| 起效时间 | 即时生效,涂上就能防晒 | 需要等待15-20分钟,让皮肤充分吸收 |
| 肤感 | 通常偏厚重、油腻、泛白(俗称“假面感”) | 通常轻薄、水润、不泛白 |
| 刺激性 | 刺激性低,成分稳定,不易致敏 | 部分化学成分可能引起刺激,特别是对敏感肌 |
| 光稳定性 | 非常稳定,在紫外线下不易分解失效 | 部分成分光稳定性较差,需要及时补涂 |
| 适用人群 | 敏感肌、痘痘肌、婴幼儿、孕妇、皮肤屏障受损者 | 普通健康肌肤,追求清爽肤感的人群 |
| 环保性 | 对珊瑚礁相对友好(非纳米级) | 部分成分(如氧苯酮)被认为会伤害珊瑚礁 |
物理防晒的优缺点
优点:
- 安全性高,刺激性小: 成分简单、稳定,不易被皮肤吸收,因此对敏感肌、痘痘肌、儿童和孕妇来说是非常安全的选择。
- 即效防晒: 无需等待,出门前涂抹好即可。
- 广谱防护: 优质的物理防晒霜(尤其是含氧化锌的)能同时有效防护UVA(长波紫外线,导致老化)和UVB(中波紫外线,导致晒伤)。
- 不易引起光过敏: 因为它不通过化学反应,所以很少引发光敏反应。
缺点:
- 肤感厚重,容易泛白: 这是物理防晒最常被诟病的一点,由于需要形成物理膜,所以质地通常比较厚重,涂抹后容易在皮肤上留下白色痕迹,尤其对于深色皮肤人群不太友好。
- 容易堵塞毛孔: 质地较油腻,对于油性皮肤来说,可能会感觉闷,有致痘风险。
- 需要足量涂抹: 为了达到防晒霜瓶身上标注的SPF/PA值,必须涂抹足量(约为一枚一元硬币大小),如果涂抹不均或量太少,防晒效果会大打折扣。
- 容易脱落: 容易因为出汗、出油或摩擦而脱落,需要频繁补涂。
如何选择和使用物理防晒?
- 看成分表: 购买时认准成分表中“氧化锌”和“二氧化钛”。
- 选择新技术产品: 现在许多品牌通过“纳米化”技术将这两种成分颗粒做得更小,以改善肤感和泛白问题,选择信誉良好的品牌,其纳米技术通常能保证安全性。
- 足量涂抹: 涂够量”是防晒的灵魂,否则再好的防晒霜也等于零。
- 及时补涂: 如果长时间在户外、游泳或大量出汗,需要每隔2小时补涂一次。
- 卸妆: 物理防晒霜由于质地较厚重,且可能添加了防水配方,建议使用卸妆产品进行彻底清洁,避免堵塞毛孔。
物理防晒是一种通过在皮肤表面形成物理屏障来反射紫外线的防晒方式,它的核心优势是安全、温和、即效,特别适合敏感人群,但缺点是肤感厚重、易泛白,选择时,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结合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优点,挑选最适合自己的产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