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痣点”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医学术语,而是日常生活中对皮肤上各种色素性斑点的统称或俗称,你可以把它理解为“痣”和“斑点”的合称。
痣点就是指皮肤上颜色较深、与周围皮肤有差异的斑点状或丘疹状的小凸起或平坦区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了让你更清晰地理解,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几个常见的类型:
最常见的“痣点”类型
痣
这是“痣点”中最核心的部分,痣是由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聚集形成的。
- 形成原因:黑色素细胞在局部聚集、增生。
- 外观特征:
- 颜色:通常是褐色、棕色、黑色,也可能是肤色、蓝色或灰色。
- 形状: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
- 表面:可以是平坦的,也可以是轻微或明显凸起于皮肤表面。
- 大小:大小不一,从针尖大到几厘米不等。
- 常见类型:
- 交界痣:痣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的交界处,通常是平坦的、颜色较深的斑点。
- 皮内痣:痣细胞完全位于真皮层,通常是半球形的凸起,颜色较浅,可能是褐色或肉色。
- 混合痣:兼具交界痣和皮内痣的特点,既可能平坦也可能凸起。
雀斑
这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色素斑点。
- 形成原因:主要与遗传和日晒有关,紫外线会刺激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
- 外观特征:
- 颜色:浅褐色或深褐色。
- 形状:针尖至米粒大小的斑点,边界清晰。
- 分布:通常集中在面部、鼻梁、脸颊和肩部等暴露在阳光下的部位。
- 特点:夏天颜色变深、数量增多;冬天颜色变浅、数量减少。
老年性疣
这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良性皮肤增生,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形成原因:确切原因不明,可能与年龄增长、皮肤摩擦和遗传有关。
- 外观特征:
- 颜色:肤色、淡黄色或褐色。
- 形状:略高于皮肤表面,表面粗糙,像粘上去的小软疣,有时会呈乳头状。
- 分布:常见于面部、颈部、胸部和背部。
- 特点:完全无害,但有时会因为摩擦而发炎或瘙痒。
晒斑 / 日光性黑子
由过度日晒导致的皮肤损伤。
- 形成原因:长期或强烈的紫外线照射。
- 外观特征:
- 颜色:褐色或深褐色。
- 形状:片状或不规则斑点,边界可能模糊。
- 分布:出现在经常被阳光照射的部位,如面部、手背、前臂。
- 特点:是皮肤光老化的标志之一。
为什么需要关注“痣点”?
虽然绝大多数“痣点”都是良性的,但某些类型的痣(特别是先天性巨痣和发育不良痣)或痣的某些变化,可能与皮肤癌(如恶性黑色素瘤)有关,学会观察和辨别非常重要。
ABCDE法则——判断痣是否可疑的黄金标准
你可以用这个法则来定期检查自己身上的痣点:
- A - Asymmetry (不对称性):痣的两半看起来不对称吗?
- B - Border (边界):痣的边界是否不规则、模糊不清或呈扇形?
- C - Color (颜色):痣的颜色不均匀,或含有棕色、黑色、红色、白色等多种颜色吗?
- D - Diameter (直径):痣的直径是否大于6毫米(约铅笔橡皮头大小)?
- E - Evolution (演变):痣的大小、形状、颜色或质地在近期内发生了明显变化吗?或者痣出现出血、瘙痒、破溃等症状?
如果任何一个答案为“是”,建议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处理“痣点”?
- 观察为主:对于稳定、多年没有变化、符合良性特征的痣点,通常无需处理,定期观察即可。
- 防晒:无论何种色素斑点,做好防晒(使用防晒霜、戴帽子、打伞)都是延缓其加深和增加的关键。
- 医学美容:
- 如果觉得影响美观,可以通过激光(如皮秒激光、调Q激光)来去除或淡化雀斑、晒斑和部分痣。
- 冷冻治疗可用于去除一些较小的疣。
- 化学剥脱也对雀斑和晒斑有效。
- 注意:激光或冷冻等方法主要适用于美容目的,不适用于疑似恶变的痣,如果怀疑有问题,必须先做皮肤镜检查,必要时进行手术切除并做病理检查,这是诊断的金标准。
- 手术切除:对于可疑的、诊断不明确的或较大的痣,医生通常会建议手术切除,既能彻底去除,又能送病理检查以确保安全。
痣点是一个通俗的说法,泛指皮肤上的各种色素性斑点,包括痣、雀斑、老年性疣、晒斑等,它们绝大多数是良性的,但需要学会用ABCDE法则进行自我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应及时寻求专业皮肤科医生的帮助,以确保皮肤健康。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