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光”这个词,从字面上看,会让人联想到“温度低的光”,但实际上,冷光的核心定义并不是指光的温度低,而是指它产生光的过程不伴随或只伴随极少的热量产生。
这是一种与“热辐射”或“白炽发光”相对的发光方式。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核心定义:什么是冷光?
冷光是指物体在发光过程中,其内部的化学能、电能或生物能直接转化为光能,而不经过热能这个中间步骤(或热能极少)的发光现象。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把它和我们最熟悉的“热光”做个对比:
| 特性 | 冷光 | 热光 (以白炽灯为例) |
|---|---|---|
| 发光原理 | 直接能量转换(化学能、电能、生物能 → 光能) | 热辐射(电能 → 热能 → 光能) |
| 核心过程 | “冷”过程,主要依靠激发电子或化学反应 | “热”过程,通过加热物体至高温发光 |
| 能量效率 | 高,大部分能量直接转化为光,能量浪费少。 | 低,大部分能量以热的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转化为光。 |
| 光谱特征 | 光谱不连续,通常是特定波长的光,颜色纯,呈“线状光谱”。 | 光谱连续,是包含各种颜色的“黑体辐射”,颜色由温度决定。 |
| 温度感觉 | 发光体本身温度较低,甚至可以触摸(如LED灯珠)。 | 发光体温度极高(白炽灯丝可达2000-3000°C),绝对不能触摸。 |
| 典型例子 | 萤火虫、LED灯、荧光灯、电视屏幕、深海生物 | 白炽灯、蜡烛、太阳、火把 |
冷光的主要类型和原理
冷光的产生方式多种多样,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生物发光
这是最神奇的一种冷光,由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产生。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原理:生物体内的荧光素在荧光素酶的催化作用下,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 例子:
- 萤火虫:我们最熟悉的例子,腹部发光器闪烁的光。
- 深海鱼类:如鮟鱇鱼,头顶的“灯笼”就是利用冷光吸引猎物。
- 发光蘑菇:某些种类的蘑菇在黑暗中会发出幽幽的绿光。
化学发光
原理与生物发光类似,但是由非生物的化学反应产生。
- 原理:两种或多种化学物质混合,发生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以光的形式发出。
- 例子:
- 荧光棒:折断荧光棒,让两种化学液体混合,就会发光,反应结束后,光也就消失了。
- 夜光棒:用于演唱会、露营等,安全且无需电源。
电致发光
通过电场直接激发物质发光。
- 原理:施加电场使材料中的电子被激发,当电子从激发态返回基态时,以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
- 例子:
- LED灯 (Light Emitting Diode):这是目前最主流、最高效的冷光源,电流通过半导体芯片,电子与空穴复合直接发光。
- EL灯 (Electroluminescent Lamp):一种柔性的冷光片,常用于背光、广告牌等。
光致发光
物质吸收了光(或其他电磁波)的能量后,再以光的形式释放出来。
- 原理:物质吸收高能量的光子(如紫外线),使电子跃迁到高能级,然后这些电子返回低能级时,会发出能量较低、波长较长的光子(如可见光)。
- 例子:
- 荧光灯/节能灯:灯管内的汞蒸气通电时,会发出人眼看不见的紫外线,紫外线照射到灯管内壁的荧光粉上,荧光粉吸收紫外线后再发出可见光,这个过程就是“光致发光”。
- 验钞笔:发出的紫外线照射在钞票上,钞票上的荧光物质会发光,从而辨别真伪。
- “夜光”材料:如手表指针、某些玩具,它们白天吸收日光(光致发光),晚上就会缓慢发光。
冷光的应用
由于其高效、节能、安全、色彩丰富等特点,冷光在现代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照明领域:
- LED照明:已成为主流照明技术,用于家庭、办公室、街道、汽车车灯等,极大地节约了能源。
- 荧光灯/节能灯:比白炽灯更省电。
-
显示技术:
- LED显示屏:户外大屏幕、电视、手机屏幕的核心技术。
- OLED屏幕:一种更先进的有机电致发光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对比度高、可弯曲等优点。
-
安全与指示:
- 应急出口标志:通常使用长余辉的荧光材料,在断电后依然能指示方向。
- 荧光棒:在夜间活动、军事、潜水中作为安全信号。
-
生物与医疗:
- 生物标记:利用荧光蛋白(如GFP)来追踪细胞活动或基因表达。
- 医学成像:荧光造影剂帮助医生在手术中更清晰地看到病灶。
-
装饰与艺术:
- 霓虹灯:本质是一种气体放电光源,属于冷光范畴。
- 舞台灯光:各种色彩斑斓的冷光效果。
记住这个关键点:冷光不是指光的温度低,而是指它“不靠热来发光”,它是一种高效、直接的能量转换方式,从萤火虫的尾部到我们手机的屏幕,冷光技术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