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环境因素(最主要的原因)
这是导致皮肤干裂最常见的一类原因,因为我们的皮肤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
-
气候干燥: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秋冬季节: 气温降低,空气湿度也随之下降,寒冷的空气会带走皮肤表面更多的水分,导致皮肤干燥、紧绷。
- 干旱地区: 长期处于干燥、少雨的环境中,皮肤水分流失快。
-
过度清洁:
- 频繁洗澡/洗手: 特别是使用过热的水洗澡,会破坏皮肤表面的天然皮脂膜,导致锁水能力下降。
- 使用强碱性清洁产品: 如一些香皂、肥皂或含有强力表面活性剂的沐浴露,它们在清洁的同时也会带走皮肤自身的保护油脂。
-
物理性刺激:
- 风吹: 寒冷的大风会加速皮肤水分的蒸发。
- 日晒: 紫外线(UV)会损伤皮肤的胶原蛋白和弹性纤维,并破坏皮肤屏障,导致皮肤干燥、粗糙、老化。
-
接触刺激性物质:
- 化学物质: 频繁接触洗涤剂、消毒液、溶剂等,这些物质会直接腐蚀和剥夺皮肤的保护层。
- 粗糙的衣物: 穿着粗糙、不透气的衣物摩擦皮肤,也会加重干燥和不适。
生活习惯因素
我们的日常习惯对皮肤健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饮水不足: 身体缺水,皮肤自然会首当其冲地表现出干燥。
- 饮食不当:
- 缺乏必需脂肪酸: Omega-3等健康脂肪酸是维持皮肤健康、增强锁水能力的关键,缺乏它们会导致皮肤干燥、发炎。
- 缺乏维生素: 维生素A、C、E等对皮肤修复和抗氧化至关重要。
- 营养不良: 整体饮食不均衡,无法为皮肤提供足够的营养。
- 不良习惯:
- 过度饮酒和吸烟: 酒精和尼古丁都会导致身体脱水,并影响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使皮肤变得干燥、晦暗。
- 年龄增长:
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皮脂腺和汗腺的活跃度会自然下降,分泌的油脂和水分减少,皮肤锁水能力减弱,更容易变得干燥、松弛。
生理与疾病因素
某些特定的生理状况或疾病也会导致或加重皮肤干裂。
- 遗传因素: 有些人天生皮肤就比较干燥,皮脂分泌较少。
- 激素变化:
- 更年期: 雌激素水平下降,会导致皮肤变薄、干燥、失去弹性。
- 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水平过低,会使新陈代谢减慢,导致皮肤干燥、粗糙。
- 皮肤疾病:
- 湿疹: 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症状就是皮肤干燥、剧烈瘙痒、脱屑和开裂。
- 银屑病(牛皮癣): 皮肤细胞更新过快,导致皮肤增厚、干燥,并出现斑块和鳞屑,容易裂开。
- 鱼鳞病: 一种遗传性皮肤病,患者的皮肤像鱼鳞一样干燥、粗糙,伴有明显的脱屑和皲裂。
- 皮炎: 包括接触性皮炎、脂溢性皮炎等,都会破坏皮肤屏障,导致干燥。
- 其他系统性疾病:
- 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会影响皮肤微循环和神经功能,导致皮肤干燥、瘙痒,且伤口愈合缓慢。
- 肾脏或肝脏疾病: 这些疾病会影响身体的代谢和水分平衡,间接导致皮肤问题。
药物因素
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可能导致皮肤干燥。
- 利尿剂: 用于降血压,会增加排尿,导致身体脱水。
- 维A酸类药物: 用于治疗痤疮和皮肤老化,有很强的干燥脱皮作用。
- 某些化疗药物: 会严重影响皮肤和黏膜的健康。
如何应对和改善皮肤干裂?
针对以上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温和保湿,修复屏障:
- 使用保湿霜/乳液: 洗澡后3分钟内,趁皮肤还微湿时涂抹保湿产品,锁住水分,选择含有神经酰胺、透明质酸、甘油、凡士林、尿素等成分的保湿霜,它们能有效修复皮肤屏障。
- 减少洗澡时间和水温: 避免长时间热水淋浴,水温以温水为宜。
-
调整环境:
- 使用加湿器: 在干燥的季节或空调房内,使用加湿器增加空气湿度。
- 避免极端环境: 寒冷大风天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戴口罩、围巾,夏季注意防晒。
-
健康生活方式:
- 多喝水: 保证每天充足的水分摄入。
- 均衡饮食: 多摄入富含健康脂肪(如深海鱼、坚果)、维生素(如新鲜蔬果)的食物。
- 戒烟限酒。
-
避免刺激:
- 选择温和的清洁产品: 使用pH值接近皮肤弱酸性的沐浴露和洁面产品。
- 戴手套: 做家务或接触化学品时,戴上橡胶手套。
何时需要就医?
如果皮肤干裂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及时咨询皮肤科医生:
- 症状严重: 皮肤出现深、长的裂口,甚至出血、疼痛。
- 伴随其他症状: 伴有剧烈瘙痒、红肿、脱皮、出水或结痂。
- 怀疑是疾病引起: 怀疑是湿疹、银屑病、糖尿病等疾病引起的皮肤问题。
- 家庭护理无效: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护理,情况没有改善甚至加重。
医生会根据您的具体情况,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可能开具药膏(如激素药膏、抗生素药膏或非激素类抗炎药膏)进行针对性治疗。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