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药的原理并非单一的,而是通过多种不同的生物学通路来达到“减肥”的目的,它们的核心思路是 “开源节流”,但这里的“开”和“节”比我们通常理解的要复杂得多。
我们可以将市面上主流的减肥药原理归纳为以下五大类: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类:抑制食欲(“节流” - 让你不想吃)
这是目前最主流、研究最深入的一类减肥药,它们主要通过作用于我们大脑中控制食欲和饱腹感的“中枢”来实现。
- 核心原理:模拟或增强我们体内天然的“饱腹信号”,同时抑制“饥饿信号”,从而让你在吃得不多的情况下就感觉饱了,自然而然地减少食物摄入。
- 关键激素与靶点:
-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这是目前最火的靶点,当我们进食后,肠道会分泌GLP-1,它有两个主要作用:
- 刺激胰腺分泌胰岛素,帮助降低血糖。
- 作用于大脑下丘脑,产生强烈的饱腹感,延缓胃排空,让你感觉不那么饿。
-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这是另一种肠道激素,与GLP-1协同作用,共同调节食欲和血糖。
-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这是目前最火的靶点,当我们进食后,肠道会分泌GLP-1,它有两个主要作用:
- 代表药物:
- 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Ozempic, Wegovy)、利拉鲁肽(Saxenda),它们就像给GLP-1受体“按下了增强键”,让饱腹信号更强烈、更持久。
- GIP/GLP-1双受体激动剂:如替尔泊肽(Mounjaro, Zepbound),它同时激活两种受体,理论上在抑制食欲和调节血糖上效果更强,被誉为“减肥王炸”。
- 效果:这类药物是目前临床效果最显著的,平均可减轻体重5%-15%甚至更多。
第二类:减少脂肪吸收(“节流” - 让身体不吸收)
这类药物属于“脂肪阻断剂”,它们在食物被消化吸收前就介入。
- 核心原理:抑制肠道中负责分解脂肪的酶(主要是胰脂肪酶),脂肪不被分解成小分子,就无法被肠道吸收,最终会直接通过粪便排出体外。
- 代表药物:
- 奥利司他(Orlistat, Alli, Xenical):这是此类药物中唯一在全球广泛获批的非处方/处方药,它不进入血液循环,只在肠道内起作用,因此全身性副作用相对较少,但常见副作用是油性便、腹泻和难以控制的排便,因为未被吸收的脂肪会导致大便油腻。
- 效果:效果相对温和,通常只能帮助减轻体重的3%-5%。
第三类:增加能量消耗(“开源” - 让你多消耗)
这类药物试图通过提高身体的新陈代谢率,或者让身体像在“运动”一样来消耗更多热量。
- 核心原理: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促进脂肪分解和燃烧,并可能增加产热(非运动性热消耗)。
- 代表药物(多为历史或已被禁用):
- 芬氟拉明/右芬氟拉明:曾非常流行,但被发现会严重损害心脏瓣膜,导致肺动脉高压,已被全球多国禁用。
- 安非他命类药物:属于中枢神经兴奋剂,有很强的抑制食欲和增加代谢的作用,但极易产生依赖性和严重的心血管副作用,早已不作为减肥药使用。
- 现状:由于严重的副作用,目前市场上已很少有安全的、以“增加能量消耗”为单一机制的处方减肥药,现代药物更倾向于选择更安全的食欲抑制途径。
第四类:影响脂肪细胞本身(“开源” - 改变脂肪储存方式)
这是一个较新的研究方向,旨在从根本上改变脂肪细胞的生理功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核心原理:通过激活特定的激素受体(如甲状腺激素受体β),来“命令”脂肪细胞中的线粒体(细胞的“能量工厂”)燃烧更多的脂肪,并将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发掉,而不是储存起来。
- 代表药物:
- MGL-1316:这是一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其原理就是选择性激活甲状腺激素受体β,专门针对白色脂肪(储存脂肪),而不影响心脏和骨骼等其他组织,从而避免了传统甲状腺激素药物的副作用。
- 现状:此类药物大多仍在研发阶段,代表着未来减肥药的一个潜在方向。
第五类:组合拳疗法(多靶点协同)
为了增强效果并减少单一药物的副作用,科学家们开始尝试将不同机制的药物组合使用。
- 核心原理:强强联合,食欲抑制剂 + 脂肪吸收阻断剂”,或者“食欲抑制剂 + 新型脂肪燃烧剂”,实现1+1>2的效果。
- 代表药物:
- 复方制剂:将低剂量的芬特明/托吡酯(一种食欲抑制剂)组合使用,托吡酯可以增强芬特明的效果,同时可能抵消其部分兴奋性副作用。
- 未来方向:将GLP-1/GIP激动剂与影响脂肪细胞的药物联合,可能同时实现“少吃”和“多消耗”,效果会非常惊人。
总结与现代主流
| 作用机制 | 核心原理 | 优点 | 缺点/风险 | 代表药物 |
|---|---|---|---|---|
| 抑制食欲 | 模拟肠道激素(GLP-1等),增强饱腹感 | 效果显著,可减重5%-15%以上 | 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恶心、呕吐) | 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 |
| 减少吸收 | 抑制脂肪酶,阻止脂肪吸收 | 无全身性作用,非处方即可获得 | 效果温和,副作用为油性便、腹泻 | 奥利司他 |
| 增加消耗 | 激活交感神经,加速代谢 | 曾有显著效果 | 副作用严重(心血管、成瘾),基本被淘汰 | 芬氟拉明、安非他命类 |
| 影响脂肪细胞 | 激活脂肪细胞内燃,改变储存方式 | 潜力巨大,针对根本 | 多数仍在研发阶段,长期未知 | MGL-1316 (临床试验) |
| 组合疗法 | 多靶点协同,增强效果 | 效果可能更强,减少耐药性 | 副作用可能叠加 | 芬特明/托吡酯复方制剂 |
现代减肥药的革命性突破在于精准地靶向调节食欲和代谢的生物学通路,尤其是以GLP-1受体激动剂为代表的药物,它们通过模拟我们身体自身的饱腹信号,实现了安全、有效且持久的体重管理。
重要提醒: 所有减肥药都应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使用,它们并非“减肥神药”,而是需要配合健康饮食和规律运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并维持体重,滥用减肥药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