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质器官和组织。
实质器官移植
这些是功能复杂、通常需要从捐献者体内完整取下,并立即移植到受者体内的器官,它们是大家通常理解的“器官移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目前临床成熟且常见的可移植器官:
-
肾脏
- 特点:这是最常见、成功率最高的器官移植之一,人有两个肾,捐献一个后,剩下的一个肾可以完全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对捐献者健康影响不大。
- 来源:活体亲属捐献(最常见)、公民逝世后捐献。
-
肝脏
- 特点: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强大的再生能力,可以进行活体肝移植,医生可以从捐献者身上取下一部分肝脏(通常是右半肝或左半肝),移植给患者,捐献者的肝脏会在几个月内重新生长到接近原来的大小。
- 来源:活体亲属捐献、公民逝世后捐献。
-
心脏
- 特点:用于治疗终末期心脏病,如严重的心力衰竭、冠心病等,心脏移植必须在捐献者心脏停止跳动后,在极短的时间内(通常是4-6小时)完成移植,对技术和时间要求极高。
- 来源:仅限公民逝世后捐献。
-
肺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点:用于治疗终末期肺部疾病,如肺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可以移植一个肺(单肺移植),也可以同时移植两个肺(双肺移植)。
- 来源:仅限公民逝世后捐献。
-
胰腺
- 特点:主要治疗1型糖尿病,特别是那些伴有严重并发症(如低血糖昏迷、糖尿病肾病)的患者,有时也会与肾脏一同移植(胰肾联合移植)。
- 来源:公民逝世后捐献、活体亲属捐献(部分胰腺组织)。
-
小肠
- 特点:用于治疗因肠扭转、肠坏死等原因导致的小肠功能衰竭或短肠综合征,患者无法通过肠道吸收营养,只能依赖静脉输液(全肠外营养),小肠移植可以帮助他们恢复经口进食。
- 来源:通常为公民逝世后捐献。
组织移植
除了上述大型实质器官,人体许多组织也可以移植,这些手术相对更普遍,风险也较低。
-
角膜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特点:最常见、最成功的组织移植,用于治疗角膜混浊、白斑等导致的失明,让盲人重见光明,角膜移植成功率非常高,且通常不需要配型。
- 来源:公民逝世后捐献。
-
皮肤
- 特点:用于大面积烧伤的患者,覆盖创面,防止感染和体液流失,通常使用他人的异体皮作为临时覆盖物,等患者自身皮肤生长后再植皮。
- 来源:公民逝世后捐献。
-
骨骼
- 特点:用于修复因肿瘤、创伤或感染造成的骨缺损。
- 来源:公民逝世后捐献。
-
心脏瓣膜
- 特点:替换病变或损坏的心脏瓣膜,如二尖瓣、主动脉瓣等,捐献的心瓣膜经过处理后,可以长期使用。
- 来源:公民逝世后捐献。
-
血管
- 特点:用于心脏搭桥手术等,替代病变的血管。
- 来源:公民逝世后捐献。
-
肌腱和韧带
- 特点:用于修复断裂的肌腱和韧带,如膝盖前交叉韧带重建。
- 来源:公民逝世后捐献。
-
骨髓/造血干细胞
- 特点:这实际上是一种细胞移植,而非器官,用于治疗白血病、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血液系统疾病,捐献方式包括抽取骨髓或从外周血中采集干细胞。
- 来源:活体捐献(亲属或非亲属配型成功者)。
实验性或未来可能移植的器官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一些以前无法移植的器官和组织正在成为研究热点:
- 面部:面部移植已经成功实施,用于修复因严重创伤、烧伤或肿瘤切除导致的面部毁容,但手术极其复杂,涉及免疫排斥、心理适应等问题。
- 子宫:子宫移植已经帮助一些没有子宫的女性成功怀孕和分娩,但属于短期移植(分娩后通常会被切除),技术难度和风险很高。
- 手和上肢:手部移植已有成功案例,但同样面临复杂的免疫排斥和功能康复挑战。
- 生殖腺(睾丸/卵巢):在动物实验中有过尝试,但由于涉及复杂的内分泌和伦理问题,在人类中尚未成为常规治疗。
| 类别 | 可移植器官/组织 | 主要来源 |
|---|---|---|
| 实质器官 | 肾脏、肝脏、心脏、肺、胰腺、小肠 | 活体或逝世后捐献 |
| 组织/细胞 | 角膜、皮肤、骨骼、心脏瓣膜、血管、肌腱、骨髓/造血干细胞 | 主要为逝世后捐献(骨髓可为活体) |
重要提示: 器官移植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手术技术,更关键的是免疫配型(避免排斥反应)和术后长期服用抗排异药物。器官捐献是器官移植的源头,是挽救生命的伟大善举,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已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合法来源。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