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的核心问题是支撑牙齿的组织(牙龈、牙槽骨等)发生了慢性、进行性的破坏。
以下是牙周炎的主要症状,按严重程度和出现顺序排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早期/轻度牙周炎症状(容易被忽视)
这个阶段,很多人可能只是觉得“牙有点不舒服”,或者认为是“上火”。
-
牙龈出血
- 最常见、最早的信号,通常在刷牙、使用牙线或吃硬物时牙龈会出血,有时也可能不明原因地自发出血。
- 误区:很多人认为这是“上火”或刷牙太用力,而忽略了这是牙周病的警示。
-
牙龈红肿
健康的牙龈是粉红色且紧贴牙齿的,而发炎的牙龈会变得鲜红或暗红色,并且肿胀,看起来很“厚实”,失去弹性。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牙龈退缩
- 牙龈边缘向牙根方向退缩,导致牙齿根部暴露,牙齿看起来好像变长了,牙缝也可能变大。
- 后果:牙根暴露后,牙齿会变得敏感,尤其是遇到冷、热、酸、甜的食物时,会感到酸痛。
-
持续性口臭
牙周袋内堆积的牙菌斑和牙结石中的细菌会产生硫化物等异味物质,导致用牙膏、漱口水也无法清除的顽固性口臭。
中度牙周炎症状(问题开始显现)
如果早期症状没有得到治疗,炎症会加深,开始破坏更深层的组织。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牙周袋形成
- 这是牙周炎的标志性特征,牙龈与牙齿分离,形成一个“口袋”(牙周袋)。
- 危害:这个口袋是刷牙和牙线无法清洁的“死角”,食物残渣和细菌会大量堆积,导致感染和炎症进一步恶化,形成恶性循环,医生会用专业的探针来测量牙周袋的深度。
-
牙周流脓
在牙周袋内,细菌会产生脓液,当按压牙龈时,可能会看到有脓液从牙龈缘溢出,这表明感染已经比较严重。
-
牙齿松动
随着支撑牙齿的牙槽骨被逐渐吸收破坏,牙齿的根基开始不稳,出现松动,在吃东西,尤其是咬硬物时,会感觉牙齿“浮起来”或无力。
-
牙缝变大
由于牙龈退缩和牙槽骨吸收,牙齿之间的缝隙会明显变大,容易塞牙,并且影响美观。
重度牙周炎症状(严重后果)
这是牙周炎的晚期阶段,牙齿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
牙齿移位、脱落
牙周组织被大量破坏,牙齿的支持力严重不足,导致牙齿发生移位、扭转,最终甚至可能自行脱落或需要被拔除,这是成年人牙齿脱落的首要原因。
-
牙龈反复肿胀、疼痛
急性发作时,牙龈会剧烈红肿、疼痛,甚至可能形成牙周脓肿,需要切开引流。
-
全身性影响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可能增加或加重以下疾病的风险:
- 心血管疾病(如心脏病、中风)
- 糖尿病(牙周炎会降低血糖控制效果,反之亦然)
- 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
- 不良妊娠结局(如早产、低体重儿)
-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牙周炎与全身健康密切相关,可能增加或加重以下疾病的风险:
总结与建议
| 症状严重程度 | 主要表现 | 危害 |
|---|---|---|
| 早期 | 牙龈出血、红肿、轻微口臭 | 可逆,通过治疗可恢复健康 |
| 中期 | 牙龈退缩、牙周袋、牙齿敏感、口臭加重、牙齿轻微松动 | 部分破坏不可逆,需积极治疗控制 |
| 晚期 | 牙齿明显松动、移位、流脓、牙缝变大、最终脱落 | 牙齿支持组织严重破坏,导致失牙,并影响全身健康 |
重要提醒:
- 早期症状无痛或轻微疼痛,很容易被忽视,等到牙齿松动或疼痛难忍时,往往已经到了中晚期,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大增加。
- 牙周炎是不可自愈的慢性疾病,一旦发生,必须依靠专业的牙科治疗(如洗牙、刮治、根面平整等)来清除牙菌斑和牙结石,控制炎症。
- 日常护理是基础:即使经过治疗,也需要每天认真刷牙、使用牙线或牙缝刷,并定期(每3-6个月)复查和维护,才能防止复发。
如果您发现自己有以上任何一种或多种症状,请立即咨询牙医,进行专业的检查和诊断,早发现、早治疗是控制牙周炎的关键!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