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入住江苏常州万豪酒店时发现房间提供的白色棉拖鞋“肉眼可见起球,鞋内还粘着一根睫毛”,怀疑酒店把一次性拖鞋回收后再次使用,帖子迅速发酵,9月22日“#万豪酒店承认拖鞋循环多次使用#”冲上微博热搜,面对媒体追问,常州万豪酒店相关负责人首次明确承认:酒店所配拖鞋并非一次性用品,而是经过工业洗衣机清洗、高温消毒后循环使用2—3次,理由是“集团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环保考量”,此番回应把高端酒店长期存在的“拖鞋二次使用”潜规则推至台前,也触发监管、法律与消费心理的多重震荡。
常州市卫生监督所与新北区卫生监督所21日同步介入,执法人员表示,首先要判定涉事拖鞋在商品标签上是否标注为“一次性用品”,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十四条,一次性用品严禁复用;若为非一次性,也必须做到“一客一换、一客一消毒”,并建立可追溯的清洗记录,调查人员已封存部分拖鞋样本,调取了酒店客房部近三个月的洗涤台账、消毒温度记录及第三方洗涤公司合同,预计一周内出具结论。

酒店方面22日再次补充说明:拖鞋面层为纯棉,鞋底为防滑EVA,整套重量约90克,可耐受75℃水洗和130℃烘干;理论上可循环3次,但出现明显起球或污渍即报废,对于为何未在房间内公示循环信息,酒店称“疏忽了消费者知情权”,已连夜在客房放置提示卡,并承诺若住客介意可立即更换全新拖鞋,万豪中国区客服热线则对外表示“各酒店管理体系不同”,北京、上海等地万豪品牌目前仍使用一次性拖鞋,不会回收。
事件在网络引发两极讨论,支持循环的网友认为,只要消毒到位,重复使用可减少塑料与纺织垃圾,符合“双碳”方向;反对者则质疑“环保”只是压缩成本的幌子——业内人士透露,同款棉拖鞋批发价0.35元/双,洗涤一次综合成本约0.12元,循环三次可为酒店单房夜节约0.7元左右,以常州万豪263间客房80%入住率估算,一年可节省约5.5万元,律师观点指出,若酒店未事先告知,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知情权”与第九条“选择权”,住客可主张退赔房费差价。
卫生风险亦被医学专家提及,中国疾控中心环境所研究员表示,棉纤维经多次高温洗涤后虽可灭活绝大多数病原体,但若烘干不足或储存环境潮湿,仍可能滋生真菌,导致足癣交叉感染;建议酒店在循环拖鞋中加入抗菌纤维或改用可降解一次性材料。
常州万豪已暂停该批次拖鞋的循环使用,待监管部门最终定性,万豪国际集团总部则对外发布声明,称“尊重并配合地方监管调查,将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审视客房可重复使用物品的标准与信息披露流程”,事件也波及资本市场,9月23日万豪国际(NASDAQ:MAR)低开1.2%,盘中跌幅收窄至0.4%,分析师指单一事件对品牌冲击有限,但若后续出现更大规模处罚或集体诉讼,可能拖累大中华区RevPAR复苏节奏。

消费者建议方面,多家OTA已上线“拖鞋偏好”选项,住客可在预订时勾选“仅需一次性拖鞋”或“接受循环拖鞋”,业内人士提醒,入住高端酒店若对循环用品心存顾虑,可自备折叠拖鞋,或向前台索要一次性替代品,事件最终走向仍取决于监管定性、集团整改力度与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