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洗面奶是一个结合了化学知识、材料选择和实验技巧的过程,需要根据肤质(如油性、干性、敏感性)调整配方,确保清洁力与温和性的平衡,以下是详细的制作步骤、材料清单及注意事项,帮助你在家庭环境中安全、高效地完成自制洗面奶。
制作前的准备:材料与工具
核心材料
材料名称 | 作用 | 推荐用量(100g成品) | 备注 |
---|---|---|---|
表面活性剂 | 清洁核心,带走油脂和污垢 | 10-15g | 推荐“椰油酰甘氨酸钠”(氨基酸表活,温和)或“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钠”(SLES,清洁力强,需慎用) |
保湿剂 | 防止洗后紧绷,维持皮肤屏障 | 5-10g | 甘油、丙二醇、透明质酸钠(敏感肌可选) |
增稠剂 | 调整质地,避免过于稀薄 | 1-3g | 卡波姆(需中和)、黄原胶(冷水分散) |
缓冲剂/中和剂 | 调节pH值(皮肤适宜pH5.5-6.5),避免刺激 | 5-1g | 三乙醇胺(中和卡波姆)、柠檬酸(调节酸碱度) |
防腐剂 | 抑制细菌滋生,延长保质期(开封后建议1-3个月内用完) | 5-1g | 苯氧乙醇、羟苯甲酯(敏感肌可选天然防腐剂如葡萄柚籽提取物) |
活性成分(可选) | 针对性护肤,如美白、舒缓 | 1-0.5g | 烟酰胺(美白)、积雪草提取物(舒缓)、芦荟汁(保湿) |
精油(可选) | 赋予香气,辅助护肤(需选择低敏精油) | 2-3滴 | 薰衣草(舒缓)、茶树(控油,仅限油性肌) |
去离子水/纯净水 | 溶剂,占比最高 | 加至100g | 避免使用自来水(含杂质可能影响稳定性) |
工具清单
- 电子秤(精确到0.1g)、烧杯(100ml-500ml)、玻璃棒或搅拌棒、乳化搅拌器(可选,手动搅拌需更耐心)、pH试纸(检测酸碱度)、密封容器(深色玻璃瓶最佳,避光防氧化)。
制作步骤:分阶段操作
水相制备:溶解水溶性成分
- 在烧杯中加入去离子水(总量的70%-80%,如70g),加热至50-60℃(不宜过高,避免活性成分失效)。
- 依次加入保湿剂(如甘油8g)、缓冲剂(如三乙醇胺0.8g),搅拌至完全溶解,若使用卡波姆(1.5g),需先缓慢撒入水面,避免结块,静置5分钟让其充分溶胀,再搅拌至无颗粒。
油相制备:混合油脂与活性成分
- 另取烧杯,加入表面活性剂(如椰油酰甘氨酸钠12g)、少量水(10g)稀释,搅拌均匀。
- 若添加油溶性成分(如维生素E、精油),可在此步骤混合(精油需先与少量表面活性剂稀释,避免直接接触水导致分层)。
乳化混合:融合水相与油相
- 将水相(50-60℃)缓慢倒入油相中,边倒边用搅拌棒以同一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搅拌,速度不宜过快(避免产生过多气泡)。
- 若使用乳化搅拌器,可中速搅拌5-10分钟,直至混合液体呈现均匀乳白色质地,无明显油珠或水分离。
调整质地与pH值
- 加入增稠剂(如黄原胶1g),缓慢撒入表面,继续搅拌2分钟,观察稠度(若过稀可少量追加增稠剂,过浓则加水稀释)。
- 用pH试纸检测产品酸碱度,理想值为5.5-6.5(接近皮肤pH值),若偏酸,滴加少量三乙醇胺中和;偏碱则加柠檬酸调节,边加边测直至达标。
添加活性成分与防腐剂
- 待温度降至40℃以下(避免高温破坏活性成分),加入活性成分(如烟酰胺0.3g)、防腐剂(如苯氧乙醇0.8g),轻轻搅拌均匀即可。
静置与灌装
- 将混合液静置30分钟,排除气泡后,通过 funnel 灌入密封容器,贴上标签(标注制作日期、成分、保质期)。
注意事项:安全与保存
- 材料安全:优先选择化妆品级原料,避免使用工业级化学品(如未精制的油脂、不明来源的提取物)。
- 卫生操作:工具、容器需提前用酒精消毒,操作时保持手部清洁,防止细菌污染。
- 肤质测试:首次使用前,先在耳后或手臂内侧做斑贴测试,观察24小时无红肿、刺痛再上脸。
- 保存条件:避光、常温保存(避免高温或冷冻),开封后尽快用完(建议3个月内),若出现分层、异味则立即停用。
相关问答FAQs
Q1:自制洗面奶的保质期多久?如何判断是否变质?
A:自制洗面奶无化学防腐剂时,保质期通常为1-2周(冷藏可延长至1个月);含化妆品级防腐剂的产品,未开封可保存6个月,开封后建议3个月内用完,变质判断:①分层且无法摇匀;②出现酸味、腐败味;③质地明显变稀或结块;④使用后皮肤泛红、刺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Q2:油性皮肤可以增加清洁力吗?有哪些调整建议?
A:可适当增加表面活性剂用量(如椰油酰甘氨酸钠增至15g),或添加少量控油成分(如0.5g水杨酸,需注意浓度不宜过高),但需避免过度清洁(如使用SLS类表活),以免破坏皮肤屏障导致“外油内干”,同时可减少保湿剂用量(甘油降至5g),保持清爽质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