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肥过程中,“白肉”是一个常被提及的关键词,但很多人对其具体含义和适用场景存在误解,从营养学和减脂科学的角度来看,“白肉”并非特指某一种肉类,而是对一类肉类特征的统称,通常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颜色呈白色的肉类,与脂肪含量较高、颜色偏红的“红肉”相对应,在减脂饮食中,合理选择白肉是控制热量、补充优质蛋白的重要策略,但具体选择仍需结合烹饪方式和整体饮食结构。
从定义上看,白肉的主要特点是脂肪含量低、不饱和脂肪酸比例较高,且富含优质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见的白肉包括鸡肉(尤其是鸡胸肉)、鸭肉、鱼肉、虾蟹等水产品,以及部分禽类的胸肉部位,以鸡胸肉为例,每100克去皮鸡胸肉约含165千卡热量,31克蛋白质,3.6克脂肪,其中脂肪含量仅为红肉(如牛肉、羊肉)的1/3左右,且饱和脂肪比例较低,鱼肉中的三文鱼、鳕鱼等虽然含有一定脂肪,但多为不饱和脂肪酸(如Omega-3),反而有助于降低炎症、促进代谢,因此在减脂饮食中也被归为“优质白肉”,相比之下,红肉(如猪牛羊肉)的肌红蛋白含量较高,导致肉色偏红,且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含量相对更高,过量摄入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因此在减脂期间需控制摄入量。

白肉在减脂饮食中的核心优势在于其“高蛋白、低脂肪”的特性,蛋白质是人体合成肌肉和组织的重要原料,同时食物热效应(消化吸收蛋白质所需的能量)较高,约占自身能量的20%-30%,而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热效应仅分别为5%-10%和0%-3%,这意味着摄入同等热量的蛋白质,身体会消耗更多能量来消化吸收,间接有助于热量缺口的形成,高蛋白饮食还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饥饿感,避免因过度进食导致热量超标,一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研究显示,用高蛋白食物替代部分高碳水食物,可使饱腹感持续时间延长50%以上,同时减少后续零食摄入。
但需要注意的是,“白肉”并非绝对“零风险”,其健康程度与烹饪方式密切相关,如果采用油炸、红烧、糖醋等高油高糖的方式烹饪,即使是鸡胸肉或鱼肉,也会导致热量和脂肪含量大幅增加,100克煎鸡胸肉的热量可能增至250千卡以上,而油炸鱼块的热量可达300千卡以上,反而不利于减脂,减脂期间的白肉烹饪建议以蒸、煮、烤、少油快炒为主,避免额外添加油脂和糖分,部分禽类的皮(如鸡皮、鸭皮)脂肪含量较高,去皮食用可进一步降低脂肪摄入;加工类白肉制品(如香肠、火腿、鱼丸)往往含有较多钠和添加剂,应尽量选择新鲜肉类。
在实际饮食搭配中,减脂人群可将白肉作为每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建议每日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1.2-1.6克(例如60公斤体重每日需72-96克蛋白质),具体分配可参考以下表格:
餐次 | 推荐白肉种类 | 摄入量(约) | 蛋白质含量(约) | 热量(约) |
---|---|---|---|---|
早餐 | 水煮蛋/鸡蛋白 | 2个全蛋或4个蛋白 | 12克/7克 | 140千卡/35千卡 |
午餐 | 烤鸡胸肉/清蒸鱼 | 100克 | 25-30克 | 150-200千卡 |
晚餐 | 虾仁/豆腐炖鱼 | 100克虾仁+50克鱼 | 25克 | 180千卡 |
加餐 | 水煮虾/低脂金枪鱼罐头 | 50克 | 12克 | 60千卡 |
需注意白肉与红肉的平衡。《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5)》建议,每周摄入畜禽肉280-525克,其中鱼类等水产品280-525克,畜禽肉以禽肉为主(即白肉占比优先),对于素食者或无法食用肉类的人群,可通过豆制品(如豆腐、豆浆)、鸡蛋、奶制品等补充蛋白质,但需注意植物蛋白的吸收率较低,可通过搭配全谷物提高氨基酸利用率。

相关问答FAQs
-
问:减脂期间可以吃鸭肉吗?鸭肉属于白肉还是红肉?
答:鸭肉在营养学上属于“白肉”,其肌肉纤维较细,脂肪含量低于红肉(如猪肉),但鸭皮脂肪含量较高,减脂期间建议去皮食用,选择蒸、煮等低油烹饪方式,100克去皮鸭肉约含180千卡热量,16克蛋白质,9克脂肪,适量食用可补充蛋白质,但需控制总量,避免因脂肪摄入过高影响减脂效果。 -
问:鱼肉都是白肉吗?减脂时应该选择哪些鱼类?
答:大部分鱼类(如鲈鱼、鳕鱼、罗非鱼)属于白肉,但三文鱼、金枪鱼、鲭鱼等深海鱼因脂肪含量较高(尤其是Omega-3脂肪酸),有时会被单独分类,减脂时优先选择低脂肪鱼类(如鳕鱼、巴沙鱼),每周可安排1-2次深海鱼(如三文鱼),每次50-100克,既能补充不饱和脂肪酸,又需控制热量摄入,避免油炸鱼类,建议清蒸或烤制。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