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期是女性生理周期中的一个特殊阶段,此时身体激素水平波动、子宫内膜脱落,可能会出现疲劳、腹痛、情绪波动等不适症状,但科学合理的运动不仅不会加重身体负担,还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痛经和情绪压力,辅助维持运动习惯和减脂效果,以下从运动类型、强度控制、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月经期适合做的减肥运动。
月经期运动的基本原则
月经期运动需以“舒缓、轻柔、适度”为核心,避免高强度、剧烈或对腹部产生压迫的动作,运动时间建议控制在15-30分钟,以身体不感到过度疲劳为准,若经量较大或伴有严重痛经、头晕等症状,应暂停运动,充分休息,运动前后需注意保暖,避免冷风直吹或冷水刺激,尤其是腹部和腰部的保暖。

适合月经期的减肥运动类型
月经期的运动选择应侧重于“低强度有氧+拉伸放松”,既能促进热量消耗,又能缓解经期不适,以下是具体推荐及操作要点:
散步
散步是最适合月经期的运动之一,强度低、安全性高,且不受场地限制,饭后30分钟或傍晚时段进行,以每小时4-5公里的速度,持续20-30分钟,可促进肠胃蠕动和血液循环,缓解经期腹胀和便秘,建议穿着舒适的运动鞋,避免在过硬的地面上长时间行走。
瑜伽(温和体式)
瑜伽中的拉伸动作能放松盆底肌和腹部肌肉,缓解痛经,但需避免倒立体式(如肩倒立、头倒立)和强烈扭转体式(如深度扭转),以免增加经血量,推荐体式包括:
- 婴儿式:跪坐,臀部贴脚跟,身体前倾,手臂向前伸展,拉伸背部和腰部,缓解下背痛。
- 猫牛式:四足跪姿,吸气时腰部下沉(牛式),呼气时拱背(猫式),缓慢重复10-15次,灵活脊柱,缓解经期腰酸。
- 靠墙卧角式:侧身靠近墙壁,双腿沿墙面垂直向上,臀部贴墙,保持15-20分钟,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减轻腿部水肿。
普拉提(垫上基础动作)
普拉提的核心训练能增强腹部深层肌群,但需避免卷腹、仰卧抬腿等对腹部压力较大的动作,推荐动作:

- 骨盆卷动:仰卧,屈膝,双脚踩地,吸气时腰部贴地,呼气时缓慢将骨盆向上卷动,感受腹部收缩,重复10-12次。
- 侧卧腿后侧拉伸:侧卧,下方腿伸直,上方腿屈膝,用手轻拉膝盖向胸口,拉伸臀部和大腿后侧,每侧保持15秒,左右交替。
骑行(固定自行车)
户外骑行可能因颠簸加重不适,而固定自行车的稳定性更好,能通过低阻力、低转速(每分钟60-80圈)的运动,温和消耗热量,同时不增加关节负担,运动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
泳(浅水区)
若经量较少且无严重痛经,可在水温适宜的浅水区进行慢速游泳或水中行走,水的浮力能减轻关节压力,水的压力还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缓解痛经,但需避免深水区或憋气等动作,且注意卫生,使用卫生棉条或月经杯(需熟练掌握使用方法)。
月经期运动的禁忌动作
以下运动可能加剧经血量、导致腹痛或盆腔充血,月经期应严格避免:
- 高强度有氧运动:如快速跑、跳绳、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等,可能导致过度疲劳和经血量增多。
- 腹部受压动作: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持续时间过长)、负重深蹲等,会增加腹压,加重痛经。
- 剧烈扭转或跳跃:如瑜伽中的深度扭转、舞蹈中的跳跃动作,可能引起子宫位置变化或经血逆流。
- 寒冷环境运动:如冬泳、冰雪运动等,易导致子宫血管收缩,加重痛经。
月经期运动的注意事项
- 饮食配合:运动前后避免空腹或过饱,可适量补充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香蕉)和蛋白质(如鸡蛋、酸奶),维持血糖稳定,同时增加铁摄入(如红肉、菠菜),预防经期失血导致的贫血。
- 身体信号:若运动中出现头晕、恶心、经血量突然增多或腹痛加剧,应立即停止运动,休息并观察症状,必要时就医。
- 卫生管理:运动选择透气性好的棉质衣物,及时更换卫生用品,避免细菌滋生,游泳时建议使用卫生棉条或月经杯,避免经血污染水质。
经期运动vs非经期运动减脂效果对比
项目 | 经期运动 | 非经期运动 |
---|---|---|
运动强度 | 低强度(心率<110次/分) | 中高强度(心率120-150次/分) |
热量消耗 | 较低(约100-200千卡/小时) | 较高(约300-500千卡/小时) |
脂肪供能比例 | 较高(以脂肪供能为主) | 较低(糖原供能比例增加) |
身体恢复需求 | 需更多休息和保暖 | 可通过拉伸加速恢复 |
虽然经期单位时间热量消耗较低,但能帮助维持运动习惯,避免因停训导致代谢下降,温和运动能缓解经期水肿和情绪问题,间接促进体态管理。

相关问答FAQs
Q1:月经期运动会导致经血量增多或经期延长吗?
A:一般情况下,低强度运动不会导致经血量增多或经期延长,相反,适度运动能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帮助经血顺利排出,但若进行剧烈运动(如高强度跑、跳),可能因腹压增加和激素波动导致经血量短暂增多或经期延长,因此需避免高强度运动。
Q2:经期第一天特别痛,还能运动吗?
A:若经期第一天出现严重痛经(需服用止痛药缓解)或经量过大(每小时需更换卫生棉条),建议暂停运动,卧床休息并通过热敷腹部缓解疼痛,若仅有轻微腰酸或下腹坠胀,可进行散步、婴儿式等极低强度运动,帮助放松肌肉,但需以身体舒适为前提,避免强迫运动。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