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误解,但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为什么很多人用游泳减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
游泳本身是一项极佳的有氧运动,它能锻炼到全身约80%的肌肉,对关节冲击小,非常适合体重较大或有关节问题的人,它本身是可以减肥的,但很多人坚持游泳后却发现体重秤上的数字没怎么变,甚至可能还涨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补偿效应”与“食欲大开” (最核心的原因)
- 运动后热量补偿: 这是减肥失败的头号杀手,游泳后,身体会消耗大量能量,产生强烈的饥饿感,很多人在游完泳后,会不自觉地多吃一些来“犒劳”自己,比如吃个高热量的面包、喝一瓶运动饮料、或者吃一顿丰盛的晚餐。
- 游泳的特殊性: 研究发现,与其他运动(如跑步)相比,游泳后身体的体温上升幅度较小,身体为了维持核心温度,消耗的能量不如跑步等多,水中的环境会让人感觉不那么热,出汗少,从而“欺骗”大脑,让你觉得没消耗多少热量,进食的警惕性就会降低。
- 结果: 你辛辛苦苦消耗了300-500大卡,但运动后多吃的一块蛋糕或几瓶饮料,热量轻松就超过了500大卡,导致“入不敷出”,减肥自然失败。
新陈代谢的适应性
- 身体更“省力”: 长期进行同一种有氧运动,身体会逐渐适应,为了更高效地完成这项任务,你的基础代谢率可能会略微下降,身体会学会用更少的能量来游泳,这意味着,当你游同样的距离和时间时,消耗的热量会比最初少。
- 肌肉增加的“误解”: 游泳确实能增加肌肉量,尤其是在背部、肩部和手臂,肌肉的密度比脂肪大,所以即使你的体型变瘦了、线条更好看了,但体重可能变化不大,甚至因为肌肉增加而略有上升,很多人只盯着体重秤,忽略了体脂率和围度的变化,从而误以为没瘦。
运动强度和时长不足
- “休闲式”游泳不等于“燃脂式”游泳: 很人去游泳馆,大部分时间是在水里泡着、聊天、休息,或者用非常缓慢的“狗刨式”游上十几分钟,这种运动强度太低,心率没有达到有效燃脂区间(最大心率的60%-70%),消耗的热量非常有限。
- 有效燃脂需要时长: 要达到较好的燃脂效果,一般需要保持中等强度运动持续30分钟以上,很多人可能游了20分钟就觉得累了,然后就上岸了,还没开始进入高效的燃脂模式。
饮食控制不严格
- 减肥的根本是“热量缺口”: 无论做什么运动,减肥的核心都是“摄入的热量 < 消耗的热量”,如果你在运动后没有控制饮食,甚至因为运动而增加了总热量摄入,那么运动消耗的热量就被完全抵消了。
- “我运动了,所以可以多吃”的心理: 这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陷阱,认为运动给了自己“放纵”的资本,结果导致总热量超标。
如何正确地通过游泳减肥?
游泳减肥完全可行,关键在于避开上述“坑”:
-
严格控制饮食,制造热量缺口:
- 运动后补充要聪明: 运动后可以选择一些低热量、高蛋白的食物,比如一杯无糖酸奶、一根香蕉、一个水煮蛋,或者一些鸡胸肉,避免高糖、高脂肪的“安慰性”食物。
- 保持日常饮食清淡: 不要因为运动了就放纵三餐,保证整体饮食均衡、热量可控。
-
保证运动强度和时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采用间歇训练: 不要一直慢游,可以采用快游几圈(高强度)+ 慢游或休息几圈(低强度)的方式,这样既能提高心率,又能延长总运动时间,燃脂效率更高。
- 设定目标: 每次游泳至少持续45-60分钟,并确保大部分时间心率维持在有效燃脂区间。
-
结合其他运动,避免平台期:
- 力量训练是关键: 每周进行2-3次力量训练(如深蹲、硬拉、俯卧撑等),增加肌肉量,肌肉越多,你的基础代谢就越高,相当于“躺着也能瘦”。
- 交叉训练: 将游泳和跑步、骑行、跳绳等运动结合起来,可以防止身体对单一运动产生适应性,也能让运动不那么枯燥。
-
关注身体围度,而非仅仅是体重:
每周用软尺测量一下腰围、臀围、大腿围的变化,如果这些数字在减小,说明你的体脂确实在减少,即使体重没变,体型也已经变得更紧致、更好看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游泳减肥失败,罪魁祸首往往不是游泳这项运动本身,而是运动后不自觉的“食欲补偿”和“心理补偿”,只要你能管住嘴,保证运动的有效强度和时长,并结合合理的饮食和力量训练,游泳绝对是你减肥路上的“神助攻”。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