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防晒剂和物理防晒剂,市面上很多产品是两者的结合,称为“物化结合防晒”。
下面我为您详细解释这两类防晒剂,以及如何根据它们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防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物理防晒剂
物理防晒剂就像在皮肤上涂了一层“防护盾”或“反光板”,它们通过反射、散射紫外线,来避免皮肤被紫外线伤害。
常见成分:
-
氧化锌
-
二氧化钛
- 优点:
- 防护UVB能力强:是防护晒伤的主力。
- 温和稳定:同样适合敏感肌。
- 常用于彩妆:因为它有提亮肤色的效果,所以很多带防晒值的粉底、BB霜会使用它。
- 缺点:
- 对UVA防护较弱:单独使用时,对防止光老化的能力不足,所以通常会与氧化锌或其他成分复配。
- 同样有质地厚重和泛白的问题。
- 优点:
一句话总结物理防晒:温和、稳定、适合敏感肌,但质地可能不如化学防晒清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化学防晒剂
化学防晒剂像一层“海绵”或“过滤器”,它们先吸收紫外线,然后将紫外线能量转化为热量,再通过皮肤释放出去。
常见成分(在中国允许使用的):
-
UVA防护(防止晒黑、光老化)的关键成分:
- 二氧化钛:虽然是物理防晒剂,但对UVA也有一定的防护作用。
- 天施泰:是目前市面上最优秀的UVA防护成分之一,防护力强且稳定。
- 阿伏苯宗:经典的UVA防护成分,但稳定性较差,容易光分解,所以通常需要和其他成分(如Tinosorb S/M, Octocrylene)复配来增强稳定性。
- 麦色滤 SX (Mexoryl SX / Ecamsule):对UVA非常稳定,防护力强,常用于高端防晒产品中。
- Uvinul A Plus / Tinosorb S / Tinosorb M:这些都是新一代的、非常稳定且高效的广谱防晒剂,但在中国大陆的防晒产品中使用还相对较少(多见于日系或欧美品牌)。
-
UVB防护(防止晒伤)的关键成分:
- 奥克立林:非常常见的UVB防护剂,常作为稳定剂与其他化学防晒剂复配,提升整体防晒膜的防水防汗能力。
- 胡莫柳酯:经典的UVB防护剂,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其可能具有内分泌干扰效应,在许多高端品牌中已逐渐被淘汰。
- 桂皮酸盐类:如奥克立林,也是常见的UVB防护剂。
一句话总结化学防晒:质地轻薄、肤感清爽,但可能对敏感肌有刺激,且部分成分稳定性相对较差。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如何选择?看你的需求!
了解了这些“料”,你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肤质和需求来挑选了。
| 你的需求 | 推荐类型 | 关键成分关注点 |
|---|---|---|
| 敏感肌、痘痘肌、儿童、皮肤屏障受损 | 纯物理防晒 或 物化结合(温和型) | 首选:氧化锌,成分表里尽量选择以氧化锌为主要防晒剂的产品,避开高浓度的酒精、香精等刺激成分。 |
| 油性、混合性皮肤 | 化学防晒 或 清爽的物化结合防晒 | 关注“控油”、“哑光”等字样,化学防晒剂通常肤感更清爽,可以选择含有硅油(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的配方,能在皮肤上形成平滑的膜,减少泛油光。 |
| 干性皮肤 | 滋润型防晒 | 关注“保湿”、“滋润”字样,可以选择含有角鲨烷、神经酰胺、玻尿酸等保湿成分的防晒霜,避免皮肤干燥。 |
| 户外活动、海边、运动 | 高倍数、防水防汗型 | SPF 50+, PA++++ 或更高倍数,选择明确标注“Water Resistant”(防水)或“Very Water Resistant”(抗水)的产品,化学防晒剂(如奥克立林)通常有助于提升防水性。 |
| 日常通勤(上下班、上学) | SPF 30, PA+++ 左右 即可 | 不需要太高的倍数,选择肤感好、适合自己肤质的产品,这样才更愿意每天坚持使用。 |
- 看成分表:购买防晒时,一定要看成分表,了解它用的是哪种或哪些防晒剂。
- 看肤感:物理防晒和化学防晒的肤感差异很大,多尝试几种找到最适合自己的。
- 看需求:根据你的肤质、使用场景(日常/户外)来决定选择哪种类型。
- 最重要的一点:无论什么“料”的防晒,用量要足(一张脸约需一元硬币大小),并且要定时补涂(尤其是出汗、出油后),才能真正起到防晒效果。

暂无评论,2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