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牙髓炎的症状
这是最常见、症状最剧烈的一种,通常由深龋(蛀牙)、牙外伤等引起,其症状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大天王”:
自发性、阵发性疼痛
- 自发性:在没有任何外界刺激(如冷、热、食物)的情况下,牙齿会突然开始疼痛。
- 阵发性:疼痛不是持续不断的,而是一阵一阵地发作,初期可能间隔时间长,疼痛轻微;随着炎症加重,发作会越来越频繁,疼痛程度也会越来越剧烈,甚至到了“痛不欲生”的地步。
夜间疼痛加剧
- 这是非常典型的特征,平躺时,头部位置较低,牙髓腔内的压力会因为充血而增高,导致疼痛加剧。
- 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相对增高,也可能对疼痛的感知更敏感,很多患者会因为牙痛而彻夜难眠。
温度刺激引发或加剧疼痛
- 遇冷热痛:牙齿遇到冷、热食物或饮料时,会立即引发一阵尖锐的剧痛。
- 热痛冷缓解: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鉴别点,对于大多数急性牙髓炎患者,热痛会加剧,而冷敷反而能暂时缓解疼痛,因为冷敷可以使牙髓腔内的血管收缩,暂时降低内部压力,从而缓解疼痛,相反,热敷会使血管扩张,压力进一步增高,疼痛更剧烈。
疼痛可放射至头部、耳部、颞部
- 牙髓的感觉神经末梢非常丰富,疼痛剧烈时,患者往往无法准确指出是哪一颗牙在痛,常常会感觉是上牙痛、下牙痛、耳朵痛、太阳穴痛或半边头痛,这种“牵涉痛”容易导致误诊。
疼痛不能自行定位
- 患者通常用手指捂住半边脸,说不清具体是哪一颗牙,感觉是整片区域都在痛。
疼痛时坐立不安
- 剧烈的疼痛会让患者烦躁不安,来回踱步,难以保持静止。
慢性牙髓炎的症状
慢性牙髓炎通常由急性牙髓炎转变而来,或由较深的龋洞长期刺激引起,其症状不如急性期剧烈,但持续时间长,且容易反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长期、轻微的钝痛或胀痛
- 疼痛不剧烈,多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的钝痛、胀痛,患者可能已经“适应”了这种不适感,觉得这颗牙“有点不舒服”或“隐隐作痛”很久了。
有长期的冷热刺激痛史
- 在急性发作期之前,牙齿对冷、热、甜、酸刺激有敏感反应,但刺激去除后,疼痛会很快消失,这种“一过性”的敏感是慢性牙髓炎的常见表现。
可查及深龋洞或牙体缺损
- 医生检查时,通常能发现牙齿上有很大的蛀洞,或者有充填物(补牙材料)边缘继发龋。
咬合不适或轻微叩痛
- 当炎症扩散到牙根尖孔以外的牙槽骨时,会引起根尖周炎,这时,牙齿在咀嚼时会感觉无力、有浮起感,或轻微疼痛(叩痛)。
有时无明显自觉症状
- 有些慢性牙髓炎患者几乎没有疼痛感,只是在体检或看其他牙病时,拍X光片才发现牙髓已经坏死或钙化。
牙髓炎的典型症状一览表
| 症状特点 | 描述 | 为什么会这样? |
|---|---|---|
| 自发性剧痛 | 不碰也痛,一阵一阵地发作 | 牙髓(牙神经)发炎、化脓,内部压力增高,压迫神经。 |
| 夜间加重 | 躺下后疼得更厉害 | 平躺时,头部充血,牙髓腔内压力进一步增高。 |
| 冷热刺激痛 | 遇到冷热就疼,热痛冷缓解 | 热胀冷缩,热使血管扩张,压力剧增;冷使血管收缩,压力暂降。 |
| 放射性痛 | 感觉半边脸、耳朵、头都疼 | 牙髓的神经分支与头面部其他区域的神经相连。 |
| 不能定位 | 搞不清是哪颗牙在疼 | 剧烈疼痛会模糊患者对疼痛源的判断。 |
| 对压力敏感 | 早期咬合没感觉,后期咀嚼痛 | 炎症从牙髓扩散到牙根周围组织(根尖周炎)。 |
⚠️ 重要提醒:牙髓炎是不可自愈的!
牙髓一旦发炎,就无法依靠自身恢复健康,它只会越来越严重,最终导致牙髓坏死,感染扩散到牙根,发展成根尖周炎(牙根发炎),那时疼痛会更剧烈,甚至会导致脸颊肿胀、发烧。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典型的“自发性、阵发性夜间剧痛”,请立即去看牙医! 牙医会通过检查和拍X光片来确诊,并给出治疗方案,通常是根管治疗(俗称“杀神经”),以彻底清除感染的牙髓,保住这颗牙,拖延治疗最终可能导致牙齿无法保留,只能被拔除。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