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角质是护肤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但用对了时间才能事半功倍,避免伤害皮肤,下面为你详细解答去角质的使用时机,从总体原则到具体产品类型,都讲清楚。
核心总则:先判断你的皮肤类型和状态
在决定“什么时候用”之前,最重要的是先确定“你适不适合用”以及“你的皮肤状态好不好”。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黄金法则】
只有在皮肤健康、稳定的状态下才去角质。
以下情况,请暂停去角质:
- 皮肤屏障受损时: 如正在过敏、泛红、刺痛、脱皮、晒伤后。
- 有开放性伤口或痘痘时: 尤其是正在流脓或破损的痘痘,去角质会加重刺激和感染。
- 有皮肤病时: 如玫瑰痤疮、湿疹、皮炎等发作期。
- 刚做完医美项目后: 如激光、刷酸、微针等,需等待皮肤完全恢复(通常1-4周),遵从医嘱。
最佳使用时间:护肤流程中的位置
去角质属于深层清洁的范畴,应该用在日常护肤流程中的第一步,也就是在洁面之后,其他护肤品(水、精华、乳液、面霜)之前。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标准护肤流程:
卸妆 → 洁面 → 【去角质】 → 化妆水 → 精华 → 乳液/面霜 → 防晒
为什么是这个顺序?
- 洁面后: 脸上的污垢和油脂已经基本被清除,此时去角质能更有效地去除老废角质,而不是和油脂、彩妆混合在一起摩擦。
- 其他护肤品之前: 去完角质后,皮肤通道变得畅通,后续的护肤品(尤其是精华)中的有效成分能更好地被吸收,达到“1+1>2”的效果。
不同类型去角质产品的使用时机
去角质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物理去角质和化学去角质,它们的频率和方法略有不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物理去角质
- 产品代表: 磨砂膏、洁面仪(如Clarisonic)、去角质凝胶(通过摩擦带走老废角质)。
- 使用时机:
- 建议频率: 干性/中性皮肤:1-2周一次;油性皮肤:1周一次。
- 最佳时间: 晚上,因为去角质过程对皮肤有一定摩擦,晚上进行可以给皮肤一个夜间修复的时间,避免在早上使用,以免影响后续上妆。
- 注意: 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用力拉扯或过度摩擦,尤其T区等角质较厚的部位可以稍作停留,但脸颊等敏感部位要快速带过。
化学去角质
这是目前更主流、更推荐的方式,尤其适合亚洲人角质层偏薄的皮肤。
- 产品代表:
- 果酸类: 甘醇酸、乳酸等,主要作用于皮肤表层。
- 水杨酸类: 脂溶性,能深入毛孔,更适合油性、痘痘肌。
- 复合酸类: 将不同酸类复配,效果更温和全面。
- 使用时机:
- 建议频率:
- 初次使用者或敏感肌: 从2周一次开始,建立耐受后可逐渐增加到1周一次。
- 油性/耐受性好的皮肤: 可以1周1-2次。
- 切记: 频率不是越高越好,过度去角质会破坏皮肤屏障。
- 最佳时间: 晚上,化学去角质需要时间在皮肤上发挥作用,并且使用后皮肤对紫外线更敏感,晚上使用可以避免日晒,同时让皮肤在夜间进行修复。
- 使用方法:
- 在洁面、擦干后,取适量涂抹在脸上(避开眼周和唇周)。
- 首次使用或换产品时,务必先在耳后或手臂内侧做皮试。
- 如果是高浓度的酸类精华,后续步骤中不要再叠加其他高浓度功能性产品(如维A醇、高浓度维C),以免过度刺激。
- 停留时间: 从3-5分钟开始,如果皮肤没有不适感,下次可以适当延长,但一般不超过10-15分钟,如果感到刺痛、灼热,立即用清水洗掉。
- 建议频率:
特殊时机:白天可以吗?
原则上不推荐在白天使用去角质产品。
主要原因有两个:
- 光敏性: 很多去角质成分(如果酸、水杨酸)具有光敏性,白天使用后如果遇到紫外线,容易导致皮肤变黑、长斑,甚至被灼伤。
- 防御力下降: 去角质后,皮肤表面的保护层会暂时变薄,抵御外界刺激(如污染、紫外线)的能力下降,白天外出风险更高。
例外情况: 如果你的产品是专为白天设计的、非常温和的角质调理类化妆水,并且你白天会足量涂抹防晒霜,那么可以考虑在早上使用,但对于大多数去角质产品,晚上是绝对的最佳选择。
季节与时机选择
- 夏季: 皮肤新陈代谢快,油脂分泌旺盛,可以适当维持正常的去角质频率,但防晒工作要做到位,因为去角质后的皮肤更容易晒黑。
- 冬季: 皮肤新陈代谢变慢,且环境干燥,应降低去角质频率(如从1周一次改为2周或3周一次),避免加剧干燥和脱皮。
总结表格
| 去角质类型 | 建议频率 | 最佳使用时间 | 注意事项 |
|---|---|---|---|
| 物理去角质 | 干性/中性:1-2周一次 油性:1周一次 |
晚上,洁面后 | 动作轻柔,避免过度摩擦 |
| 化学去角质 | 初次/敏感肌:2周一次 油性/耐受肌:1周1-2次 |
晚上,洁面后 | 先建立耐受,注意后续防晒,避免叠加刺激性产品 |
| 特殊情况 | 皮肤过敏、晒伤、有伤口时 | 立即停止 | 优先修复皮肤屏障 |
希望这份详细的指南能帮助你正确地安排去角质步骤,让护肤更高效、更安全!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