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氧运动和无氧运动是两种非常重要的运动形式,将它们科学地搭配起来,可以达到“1+1 > 2”的效果,下面我将从为什么搭配、怎么搭配、不同人群的方案以及注意事项四个方面,为你详细解析。
为什么要把有氧和无氧搭配起来?
首先要明白它们各自的作用和短板: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
有氧运动 (如跑步、游泳、骑车):
- 优点: 高效燃脂、提升心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压力。
- 短板: 长期单纯做有氧,容易遇到平台期(燃脂效率下降),且对肌肉的维持和增长效果有限,甚至可能分解肌肉。
-
无氧运动 (如举铁、深蹲、HIIT):
- 优点: 增加肌肉量、提升基础代谢(让你“躺着也能瘦”)、塑造身体线条、增强力量和骨密度。
- 短板: 单次运动消耗的总热量相对较低,对心肺功能的直接提升不如有氧。
搭配的好处:
- 燃脂效率最大化: 无氧运动消耗糖原,之后进行有氧运动,身体能更快地动用脂肪供能,提高燃脂效率。
- 突破平台期: 增加肌肉量(无氧)能有效提高基础代谢,让你在消耗相同热量时,比纯有氧更有优势,轻松突破减肥瓶颈。
- 塑造完美体型: 只做有氧容易瘦成“瘦胖子”(体重轻但松垮无型),无氧帮你增加肌肉,让皮肤更紧致,线条更优美,练出“穿衣显瘦,脱衣有肉”的理想身材。
- 全面提升身体素质: 既有了强大的心肺功能,又有了结实的肌肉和力量,身体更健康,也更能应对日常生活和突发状况。
科学的搭配方法(核心原则)
有氧和无氧的搭配,关键在于顺序、频率和强度的安排。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运动顺序:先无氧,后有氧
这是最推荐、最科学的顺序。
- 原因:
- 保证无氧质量: 身体精力最充沛的时候进行力量训练,可以保证动作的规范和力量的输出,最大化增肌效果,同时降低受伤风险。
- 高效燃脂: 无氧运动主要消耗身体里的糖原,当糖原被消耗得差不多后,紧接着进行有氧运动,身体会更快地转向脂肪供能,燃脂效率更高。
- 流程示例:
- 热身 (5-10分钟): 动态拉伸,如高抬腿、开合跳、关节环绕等。
- 无氧力量训练 (20-40分钟): 针对胸、背、肩、腿、手臂等不同肌群进行训练。
- 有氧运动 (20-40分钟): 跑步机、椭圆机、动感单车或跳绳等。
- 整理放松 (5-10分钟): 针对当天训练的肌群进行静态拉伸。
特殊情况: 如果你的首要目标是提高心肺耐力或参加长跑比赛,那么可以将有氧放在前面,或者单独一天进行有氧专项训练。
训练频率:每周安排几次?
这取决于你的健身目标和时间。
-
黄金组合(推荐给大多数人):每周3-4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模式A(全身训练): 每次训练都包含无氧和有氧。
周一(力量+有氧)、周三(力量+有氧)、周五(力量+有氧),适合新手或时间有限的人。
- 模式B(分部位训练): 将一周分为不同训练日,部分日子侧重力量,部分日子侧重有氧或休息。
周一(胸+三头+有氧)、周二(背+二头)、周三(腿+肩+有氧)、周四(休息或纯有氧)、周五(全身循环或HIIT),适合进阶者。
- 模式A(全身训练): 每次训练都包含无氧和有氧。
-
增肌为主:每周2-3次有氧
将有氧作为辅助,安排在力量训练之后,或单独安排在休息日,每次20-30分钟即可,避免过度消耗影响肌肉生长。
-
减脂为主:每周3-5次有氧
在力量训练后进行30-4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可以在休息日增加一次长时间(如45-60分钟)的低强度有氧(如快走、慢跑),有助于脂肪燃烧。
强度和时长:如何把握?
-
无氧运动:
- 组数和次数: 以增肌为目标,每个动作做3-4组,每组8-12次(选择一个重量,做到第12次力竭),以力量为目标,可以减少次数(4-6次),增加组数。
- 组间休息: 60-90秒。
-
有氧运动:
- 中等强度稳态有氧 (MISS): 心率保持在最大心率的60%-70%,感觉微喘但能说话,时长30-60分钟,适合新手或恢复日。
- 高强度间歇训练 (HIIT): 短时间(如20-30秒)的极限爆发, followed by 短时间(如10-20秒)的休息或低强度活动,循环15-20分钟,总时长通常在15-25分钟,燃脂效率极高,但对身体压力大,每周不超过2-3次。
- 建议: 将两者结合,比如每周2次MISS,1次HIIT。
针对不同人群的搭配方案
新手入门(目标:适应、养成习惯、初步减脂)
- 频率: 每周3次。
- 方案:
- 每次训练结构: 热身(5min) -> 全身复合力量动作(3个动作,每个3组,每组12次) -> 有氧运动(跑步机快走或慢跑30min) -> 拉伸(5min)。
- 力量动作选择: 深蹲、俯卧撑(可跪姿)、划船、平板支撑。
健身进阶者(目标:增肌塑形、提升体能)
- 频率: 每周4-5次。
- 方案(分部位训练):
- 周一: 胸+三头肌 -> 力量训练后20分钟HIIT。
- 周二: 背+二头肌 -> 力量训练后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如椭圆机)。
- 周三: 休息或进行45分钟低强度有氧(如户外慢跑)。
- 周四: 腿+肩 -> 力量训练后20分钟HIIT。
- 周五: 全身循环训练 -> 力量训练后3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
- 周末: 休息。
纯减脂人群(目标:快速降低体脂率)
- 频率: 每周5-6次。
- 方案:
- 核心: 保持力量训练(每周至少2-3次),防止肌肉流失。
- 增加有氧: 在每次力量训练后加入30-45分钟有氧。
- 额外有氧: 可以在休息日进行一次长时间的、低强度的有氧活动(如60分钟快走、爬山、骑行),这被称为“LISS”,对脂肪动员非常有效。
重要注意事项
- 倾听身体的声音: 如果感到过度疲劳、关节疼痛或睡眠质量下降,说明训练量可能过大,需要适当休息或减少强度。
- 营养是关键: “三分练,七分吃”,无论怎么搭配运动,如果饮食不控制(尤其是蛋白质摄入不足),增肌和减脂都会事倍功半,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优质碳水和健康脂肪。
- 休息和恢复: 肌肉是在休息时生长的,保证每晚7-9小时的优质睡眠,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修复和超量恢复。
- 热身和拉伸不可少: 充分的热身可以预防受伤,运动后的拉伸可以帮助肌肉恢复,缓解酸痛,增加柔韧性。
- 循序渐进: 不要一开始就追求高强度,无论是重量、速度还是时长,都应该逐步增加,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
最普适、最高效的搭配公式就是:
充足热身 + (先无氧力量训练 + 后有氧耐力训练) + 充分拉伸 + 均衡营养 + 优质休息
希望这份详细的指南能帮助你制定出最适合自己的运动计划!祝你健身成功!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