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奶之所以是酸的,其根本原因在于一种叫做乳酸菌的微生物。
我们可以把酸奶的制作过程想象成一个精心控制的“魔法”,这个魔法分三步走: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一步:牛奶的准备
- 原料: 新鲜的牛奶,牛奶中含有一种叫做乳糖的天然糖分,这是整个过程的“燃料”。
- 杀菌: 为了让后续的乳酸菌能够“安家落户”,并且排除其他杂菌的干扰,牛奶需要先经过加热杀菌处理。
第二步:乳酸菌的“魔法发酵”(核心原因)
这是酸奶变酸的关键步骤,在杀菌冷却后的牛奶中,我们会加入乳酸菌菌种(比如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等),这些乳酸菌就像一群勤劳的工人,开始它们的工作:
- 消耗乳糖: 乳酸菌的主要食物就是牛奶中的乳糖。
- 产生乳酸: 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乳酸菌将乳糖分解,并产生一种副产品——乳酸。
这个过程就叫做乳酸发酵,随着乳酸菌不断繁殖,牛奶中积累的乳酸越来越多,牛奶的pH值开始下降,环境变得越来越酸。
第三步:酸化与凝固
乳酸的产生不仅带来了酸味,还带来了另一个重要的变化:
- 蛋白质变性: 牛奶中富含的酪蛋白蛋白质在酸性环境下(pH值降低到4.6左右时)会发生结构改变,从原本松散的网状结构变成紧密的凝块。
- 形成凝胶: 这些凝固的蛋白质网络将牛奶中的水分和脂肪包裹起来,形成我们熟悉的浓稠、顺滑的凝胶状质地,也就是酸奶。
乳酸菌吃掉牛奶里的糖(乳糖),排出酸(乳酸),酸又让牛奶里的蛋白质凝固,最终形成了我们喝到的酸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酸味的程度由什么决定?
酸奶的酸度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
- 菌种和菌量: 不同的乳酸菌产酸能力不同,添加的菌种数量越多,发酵速度越快,产酸也越多。
- 发酵时间: 发酵时间越长,乳酸菌有更多时间产生乳酸,酸奶就会越酸,如果发酵过头,酸奶就会变得非常酸,甚至有苦味。
- 发酵温度: 温度会影响乳酸菌的活性,在适宜的温度下(通常在40-45°C),乳酸菌繁殖最快,产酸效率最高。
- 牛奶品种: 不同牛奶的乳糖含量和蛋白质含量略有差异,也会对最终酸度有轻微影响。
为什么市售酸奶的酸味比较温和?
你可能发现,超市里买的酸奶通常比自家做的要温和一些,这是因为生产商通常会进行一些调整:
- 添加糖: 为了平衡乳酸的酸味,改善口感,大部分市售酸奶会添加大量的糖、蜂蜜、果酱或甜味剂。
- 添加增稠剂: 为了让口感更浓稠、顺滑,会添加一些食品胶体(如明胶、果胶等)。
- 菌种筛选: 商业菌种被精心挑选,以产生风味更佳、酸度更柔和的乳酸菌。
一个有趣的“意外”
有时,酸奶放久了或者储存不当,表面可能会出现一些淡黄色的水,这叫乳清析出,这是酸奶中的蛋白质网络结构被破坏,部分水分被“挤”了出来,是正常现象,不影响食用。
酸奶的酸味,是乳酸菌“吃掉”牛奶中的糖分后“排泄”出来的乳酸所带来的,正是这种酸,才让牛奶变成了我们喜爱的酸奶。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