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减肥前几天瘦的是水”是一个非常普遍且科学的说法,这背后有清晰的生理学原因,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核心原因:身体消耗糖原,导致水分流失
你最初减掉的体重,主要是你身体里储存的糖原以及与之绑定的水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什么是糖原?
- 能量仓库:糖原是储存在我们肝脏和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形式,是身体最快速、最容易获取的能量来源,你可以把它想象成身体里随时可以取用的“紧急备用电池”。
- 有限储存:一个成年人体内大约能储存300-500克的糖原,其中肝脏约100克,肌肉约200-400克。
糖原和水的“绑定关系”
这是最关键的一点:糖原在体内是以“水合”形式储存的。
- 比例大约是 1 : 3:每储存1克的糖原,身体大约会额外储存3克的水分,这是一个固定的比例。
- 形象比喻:你可以把糖原想象成一块干燥的海绵,而水就是它吸收的水分,当海绵吸满水时,它就变得非常沉重。
减肥初期的过程
当你开始减肥,尤其是采用低碳水化合物或低热量饮食时:
- 能量缺口:你摄入的碳水化合物(米、面、糖等)减少了,身体无法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能量来维持日常活动。
- 动用糖原:身体会开始动用储存的糖原来供能。
- 水分被释放:当糖原被分解消耗掉时,之前与它“绑定”的大量水分(大约是糖原重量的3倍)就不再被需要了,于是通过尿液、汗液等方式被排出体外。
体重秤上的变化
这个过程的直接结果就是:
- 糖原减少:比如你第一天就消耗了200克糖原。
- 水分大量流失:同时流失的水分大约是 200克 × 3 = 600克。
- 总体重下降:仅仅一天,你的体重就减少了 200 + 600 = 800克(约1.6斤)!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减肥第一天、第二天甚至第一周,体重下降得非常快,甚至一天瘦一两斤,感觉效果立竿见影,但这其中绝大部分是水,而不是脂肪。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更深层次的生理机制)
除了糖原的消耗,还有两个因素会加剧初期的水分流失:
胰岛素水平下降
- 当你吃大量碳水化合物时,身体会分泌胰岛素来帮助血糖进入细胞,同时胰岛素也会促进肾脏重吸收钠。
- 钠和水分是“好朋友”,身体保存钠,自然也会保存水分。
- 当你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时,胰岛素水平下降,肾脏排出的钠就会增多,根据“渗透压”原理,身体为了维持平衡,会随之排出更多的水分。
体重基数效应
- 对于体重基数较大的人来说,体内储存的糖原和水分总量也相对更多,当他们开始减肥时,初期流失的水分比例会更大,体重下降的数字也就更惊人。
- 相反,一个体重基数较小的人,初期减掉的体重中,脂肪的比例会相对高一些。
这个现象是好事还是坏事?
既有好的一面,也有需要注意的一面。
好的一面(积极意义)
- 建立信心:快速的体重下降能带来巨大的心理满足感,让你觉得“减肥果然有效”,从而更有动力坚持下去。
- 启动身体代谢:减少糖原储备,迫使身体开始更多地燃烧脂肪来供能,这是减肥的核心目标之一。
- 减轻水肿:对于很多因为饮食高盐、高碳水而水肿的人来说,排出多余水分反而能让人感觉身体更轻盈、更清爽。
需要注意的一面(潜在风险)
- 并非真实脂肪消耗:这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被初期掉秤的数字迷惑,真正的脂肪减重是一个缓慢而持久的过程,健康的减重速度是每周0.5-1公斤(1-2斤),如果掉秤过快,减掉的肯定不是脂肪。
- 可能反弹:如果你在减肥初期因为快速掉秤而放松警惕,或者恢复正常的饮食(特别是碳水摄入),身体会迅速重新储存糖原和水分,体重会快速反弹回来,让你产生挫败感。
- 初期疲劳:在身体适应燃烧脂肪供能(进入“酮症适应期”)之前,可能会感到疲劳、乏力、注意力不集中,这就是俗称的“低碳水流感”。
| 项目 | 说明 |
|---|---|
| 掉的是什么? | 主要是糖原和与之绑定的水分(比例约1:3),以及少量因胰岛素下降排出的钠和水。 |
| 为什么会掉? | 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 身体消耗储存的糖原 → 与糖原结合的水分被释放排出。 |
| 掉得快吗? | 非常快,尤其是体重基数大的人,几天掉掉2-3公斤(大部分是水)很常见。 |
| 是脂肪吗? | 不是,这是身体能量来源的切换,而非脂肪被大量分解。 |
| 有好处吗? | 有,能快速建立信心,启动燃脂模式,减轻水肿。 |
| 有坏处吗? | 有,容易让人误判减肥效果,可能导致后期反弹,并可能引起初期不适。 |
请正确看待减肥初期的“掉秤”现象,把它看作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说明你的身体已经开始做出改变,但不要忘记,真正的、持久的成功在于能否持续健康的生活方式,并耐心等待脂肪慢慢被消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暂无评论,1人围观